
廉潔與貪冒。《新唐書·陸贽傳》:“視戶口豐耗以稽撫字,視墾田赢縮以稽本末,視賦役薄厚以稽廉冒。”
“廉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指“廉潔與貪冒”,即兩種對立的品行。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員考核制度或相關曆史背景,可參考《新唐書》等史料。
廉冒(lián mà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廉和冒。
廉是一個獨立的字,它是由「 廴 」和「 㞍 」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8個筆畫。廴是一個表示「行走」的部首,而㞍則表示「井」的形狀。廉本意為正直、清廉。
冒是一個獨立的字,它是由「 冖 」和「 ⺮ 」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冖為一個與「宀」相同的部首,它表示蓋着的東西。⺮則是一個表示「竹子」的部首。冒本意為擅自、隨意行動。
廉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左傳》中的一句話。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中,有一句話“廉冒是謂不給,不敢向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指能夠廉潔自律,不貪污受賄,不勉力追求私利。
在繁體字中,廉冒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 廉冒」。
在古時候,廉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漢字,其寫法較為繁瑣。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廉字的寫法是「」。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是個廉潔的官員,從不接受賄賂。
2. 這位經理冒着風險拒絕與競争對手合作。
一些與廉冒相關的詞語有:
1. 廉潔:指清廉正直,不貪污受賄。
2. 貪污:指************,侵吞公款。
廉冒的反義詞為「 廉潔 」,表示正直、清廉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