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white olive] 一種橄榄屬常綠喬木,果實可生食,也可制蜜餞,原産中國
華大媽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葉來,加上一個橄榄, 老栓便去沖了水。—— 魯迅《藥》
(1).果樹名。亦以稱其果實。常綠喬木。果實呈橢圓形,又名青果,可食,味略苦澀而又芳香,亦可入藥。産于我國 廣東 、 廣西 、 福建 、 台灣 等省。《三輔黃圖·北宮》:“ 漢武帝 元鼎 六年,破 南越 ,起 扶荔宮 ,以植所得奇草異木……橄欖、千歲子、甘橘,皆百餘本。”《文選·左思<吳都賦>》:“其果則丹橘、餘甘……龍眼、橄欖。” 劉逵 注:“橄欖,生山中,實如雞子,正青,甘美,味成時食之益善。 始興 以南皆有之, 南海 常獻之。” 明 李昌祺 《送兄廣東參政應奎》詩:“青連橄欖千家雨,黃觸桄榔萬井煙。” 清 陳維崧 《鶴沖天·題鄒生小像》詞:“風情何澹澹,乍展 吳 綾,廻味略如橄欖。”
(2).油橄榄的通稱。參見“ 橄欖枝 ”、“ 橄欖油 ”。
橄榄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植物學、文化象征、藥用價值及比喻義等多個角度解釋:
植物學定義
橄榄是橄榄科橄榄屬的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羽狀複葉,果實呈橢圓形或紡錘形,成熟時黃綠色(俗稱青果),兩端稍尖,可生食或加工成蜜餞。原産于中國南方,如廣東、福建等地,現也分布于日本、東南亞等地區。
形态與用途
果實富含鈣、鉀、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可榨取橄榄油,廣泛用于食品和醫藥領域。其木材和樹脂也有經濟價值,樹脂可入藥。
文化與象征意義
在西方文化中,橄榄枝葉象征和平,常用于國際場合。漢語語境下,魯迅在《藥》中提及橄榄,體現其作為日常食品的普遍性。
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橄榄性平,味甘酸澀,歸肺、胃經,具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緩解咽喉腫痛、咳嗽等症狀。
比喻義
在口語中,“橄榄”可比喻人或事物在特定領域的珍貴價值,類似“瑰寶”。例如:“他是團隊中的橄榄,不可或缺。”
橄榄既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和文化符號,也在飲食、醫藥領域扮演多重角色。如需更詳細分布或品種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
《橄榄》是指一種果實,也稱為橄榄樹的果實。它通常是植物油的來源之一,也可食用。
《橄榄》的拆分部首是木,它的總筆畫數是11。
《橄榄》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詞彙。它源自于橄榄樹和其果實的名稱,原本來自于外邦,後來傳入中國。
《橄榄》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橄欖」。
在古時候,「橄榄」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可以參考古代文獻資料。
1. 我吃了一個新鮮的橄榄,覺得非常美味。
2. 她用橄榄油給沙拉增添了一種特别的風味。
橄榄樹、橄榄油、橄榄枝、橄榄色、橄榄綠。
橙子、檸檬、葡萄。
蘋果、香蕉、梨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