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情的意思、陶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情的解釋

(1).怡悅情性。 唐 賈島 《和劉涵》:“陶情惜清澹,此意復誰攀。” 宋 王安石 《寄李士甯先生》詩:“渴愁如箭去年華,陶情滿滿傾榴花。”《警世通言·王嬌鸾百年長恨》:“﹝ 廷章 ﹞對 王翁 道:‘表妹之疾,是抑鬱所緻,常須於寬敞之地,散步陶情,更使女伴勸慰,開其鬱抱,自當勿藥。’” 清 洪昇 《長生殿·偷曲》:“逞風魔少年逸興,借曲中妙理陶情。”

(2).謂男女歡會調情。 元 張可久 《一枝花·攜美人湖上歸》套曲:“想當年 小小 ,問何處卿卿。 東坡 才調, 西子 娉婷,總相宜千古留名。咱兩個謾相邀此地陶情。” 清 嚴虞惇 《豔囮》:“ 明 萬歷 之末,上倦於勤,不坐朝,不閲章奏,輦下諸公亦洩洩沓沓。然間有陶情花柳者,一時教坊婦女,競尚容色,投時好以博貲財。”《何典》第六回:“那男子并無怕懼,反喝道:‘我公子在此陶情作樂,你是甚麼野鬼,敢來閒多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陶情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層核心含義:

一、陶冶性情

指通過藝術、自然或文化活動培養高雅志趣,使心境平和愉悅。如《漢語大詞典》釋為“怡悅性情”,強調在詩書、山水等雅事中涵養心性。明代唐寅《題畫》詩雲:“不煉金丹不坐禅,閑來寫幅青山賣”,便是文人以書畫陶情的典型寫照。

二、排遣憂悶

引申為借消遣活動排解愁緒。清代《紅樓夢》第三回中黛玉初入賈府時“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後以詩詞陶情抒懷,即暗含此意。《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注解為“寄托情懷,消遣解悶”,如品茶聽曲、遊園賞景等皆屬傳統陶情方式。


古籍例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隻緣欲了前生債,滴向人間作淚還。”

(寶玉以佛理陶情,釋懷塵緣)

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3.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陶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兩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與用法

  1. 怡悅情性
    指通過陶冶情操、修養心性來達到精神愉悅,常用于文學或修身養性相關的語境。

    • 例1:唐代賈島《和劉涵》中的“陶情惜清澹,此意復誰攀”,表達對清靜生活的追求。
    • 例2:宋代王安石《寄李士甯先生》提到“陶情滿滿傾榴花”,描繪借飲酒賞花來調節心緒的場景。
  2. 男女歡會調情
    指男女之間的情感互動或親密行為,多見于古代小說、戲曲。

    • 例1:元代張可久在《一枝花·攜美人湖上歸》中寫道“咱兩個謾相邀此地陶情”,描述男女相約調情的場景。
    • 例2:清代《警世通言》提到通過“散步陶情”緩解抑郁,隱含情感交流的療愈作用。

二、語境與延伸

“陶情”既可表達高雅的精神修養,也可指代世俗的男女情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警世通言》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論筆調蒼海操行超闊成美承甯扯閑篇齒白唇紅敕賜出爵楮災搭兒登起典常地燭杜連泛應鳳眼草府倉庚牌鹖戴喝水鴻骞弧光回阡交湊驚忙舅姑糾絞哭嚎镠橇留情鲈脍鹭約鷗盟馬城門瓣明理謀面磨子兵幕竿那伽盤磨青室全禮诠序紉鍼銳不可當三遷之教山吏沈痾攝知四合瑣伏危地五行相生無盡財香桃骨賢慧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