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绂的意思、投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绂的解釋

棄去印绶。謂辭官。 宋 蘇轼 《和緻仕張郎中春節》:“投紱歸來萬事輕,消磨未盡祇風情。” 金 劉迎 《自解》詩:“投紱歸來歲月過,清閑殊勝吏分窠。” 清 姚鼐 《法源寺》詩:“欲偕投紱志,終日問 楞迦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投绂”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1. 字詞構成解析

    • 投:本義為抛擲,引申為棄去、丢棄。如《呂氏春秋》中「投諸渤海之尾」即表抛棄。
    • 绂:古代系官印的絲帶,代指官印或官職。如《漢書》載「解印绶」即辭官。
  2. 整體詞義
    字面指「丢棄印绶」,引申為辭去官職。該詞常見于古典詩文,如:

    • 蘇轼《和緻仕張郎中春節》:「投紱歸來萬事輕」
    • 清代姚鼐《法源寺》詩:「欲偕投紱志,終日問楞迦」
  3. 同義表達
    在古籍中,「投簪」(丢冠簪)、「投傳」(棄符信)等詞均與「投绂」類似,表棄官歸隱。

  4. 文化背景
    古代官員以印绶象征職權,「投绂」體現了士人對功名的主動舍棄,常與歸隱田園、寄情山水相關聯。

建議需要完整例句或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2中宋代至清代的詩文引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投绂的意思

《投绂》是一個成語,意為向有權勢的人求援或尋求保護。通常用來描述在困境中尋求幫助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投绂》由“手”和“絆”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9畫。

來源和繁體

《投绂》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魏公子列傳》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投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投绂也有其他的寫法,比如“投捧”,“投衣”,都是指向有權勢的人尋求保護或求援。

例句

他在公司遇到了困境,不得不向老闆投绂求援。

組詞

投懷送抱、理直氣壯、投桃報李

近義詞

痛哭流涕、懇請

反義詞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