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礼序的意思、礼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礼序的解释

本谓礼仪的次序得以实现。语本《礼记·礼运》:“故圣人参於天地,并於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 孙希旦 集解:“故君必正身立於无过之地,而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礼序而民治也。”又:“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 孙希旦 集解:“礼者,所行有节而不可乱,故言‘序’。”后以“礼序”泛指礼仪制度。《后汉书·皇后纪序》:“及 周 室东迁,礼序凋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礼序”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义:

  1. 礼仪的规范与次序:

    • 这是“礼序”最直接的含义。“礼”指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仪式、规范和行为准则;“序”指秩序、次第、先后。因此,“礼序”合起来就是指礼仪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等级、尊卑、长幼、亲疏等关系和相应的行为规范、程序步骤。它强调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行为举止要符合身份地位,遵守既定的规矩和流程,不能僭越或混乱。例如,古代朝堂上的站位、宴席上的座次、祭祀时的仪程等,都严格体现了“礼序”。
  2. 社会秩序的维系:

    • “礼序”不仅是具体的仪式规范,更被视为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根本秩序。儒家思想认为,“礼”是天地自然秩序(“天理”)在人间的体现和实践。通过“礼序”的教化与约束,可以明确每个人的社会角色、责任和义务,规范人际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从而建立起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和谐稳定的社会结构。孔子强调“克己复礼为仁”,荀子提出“礼者,人道之极也”,都突显了“礼序”对于构建和维系社会秩序(“人伦”)的极端重要性。
  3. 道德伦理的体现:

    • “礼序”蕴含着深厚的道德伦理价值。遵守“礼序”不仅是对外在规范的服从,更是内在道德修养(如敬、让、和、仁)的外在表现。它要求人们心存敬畏、谦逊礼让、尊重他人,在互动中体现仁爱之心。因此,“礼序”是连接个人道德修养(“内圣”)与社会和谐(“外王”)的桥梁。

总结来说,“礼序”指的是: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通过具体的礼仪规范(“礼”)来落实抽象的伦理原则(“义”),从而达到建立和维护理想社会秩序(“序”)的目的。

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该权威词典对“礼”和“序”有详细释义,其组合含义符合上述解释框架) [可查询商务印书馆官网或大型图书馆数据库]
  2.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9. (作为大型综合性辞典,其对“礼”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有深入阐释,是理解“礼序”的重要参考) [可查询上海辞书出版社官网或大型图书馆数据库]
  3. 《礼记》. (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集中阐述了礼的起源、意义、内容及社会作用,是理解“礼序”思想根源的核心文献) [可参考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权威点校版本,或访问“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等古籍数据库]
  4. 许慎(撰);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 (对“礼”字的字形、本义有权威考释,有助于理解其最初含义) [可参考上海古籍出版社等版本,或相关文字学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礼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该词源自《礼记·礼运》的“处其所存,礼之序也”,最初指礼仪规范在实践中的次序性实现。孙希旦在《礼记集解》中强调,礼的施行需符合天地规律与道德准则,通过“修义之柄、礼之序”来治理人情,达到社会有序。

二、引申含义 随着语义演变,“礼序”逐渐扩展为泛指礼仪制度体系,涵盖古代社会等级制度、行为规范及伦理准则。例如《礼记》中通过礼序确立君臣、父子等关系中的行为标准,成为维系社会结构的重要机制。

三、文化特征 礼序的核心理念体现在:

  1. 层次性——不同身份对应不同礼仪要求
  2. 功能性——通过规范调节人际关系
  3. 道德性——与仁义等伦理价值深度绑定

该概念至今仍影响着东亚文化圈对传统礼仪的认知,但在现代语境中更多作为文化研究术语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氨纶白麻白晒白皙半更子贲帛本格拉寒流变食偪促碧荷尘抱斥讳底层钉灵低吟洞悟斗试督训恶言泼语泛说奉敕風穴釜底游魂干戚舞管搉和义后夫人黄涔歡哗壶领货寳叫卖几顿津贴旧好辑志协力老头皮连雁里程碑烈汉妙物磨练内军暖阁樵父起送羣徒赏怀盛迹誓券四季豆四校思忧题旌題旨通力合作武城弦五凫魻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