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ve aid to;help;assist] 扶持,提攜
扶掖後學
(1).攙扶。《漢書·王莽傳下》:“三日庚戌,晨旦明,羣臣扶掖 莽 ,自前殿南下椒除,西出 白6*虎門 。”《新唐書·隱太子建成傳》:“ 建成 等召 秦王 夜宴,毒酒而進之,王暴疾,衉血數升, 淮安王 扶掖還宮。” 清 湯右曾 《登雲麓峰望南嶽歌》:“升高視遠腰腳軟,左右扶掖如衰翁。” 鄭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宙士 覺察出她的默允,便以一臂夾了她的臂,半扶掖的把她帶到了園囿中。”
(2).扶助。 清 唐孫華 《閑居寫懷》詩之十:“望我仕宦成,扶掖出邅屯。”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凡有危邦,鹹與扶掖,先起友國,次及其他。” 馬南邨 《燕山夜話·初生牛犢不怕虎》:“年長的一輩當然有責任對年輕的一代加以指導和扶掖。”
(3).獎掖。 明 葉盛 《水東日記·楊洪委任甚重》:“祖宗扶掖人材之心,其盛如此。”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扶掖漢語 快速查詢。
“扶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ú yè,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析:
攙扶
指用肢體動作幫助他人站立或行走。例如《漢書·王莽傳下》記載“羣臣扶掖莽”,描述群臣攙扶王莽的場景。
例句:兒女們扶掖着老人去公園遊玩。
扶助
廣義上表示對他人生活、事業等方面的支持。如魯迅在《破惡聲論》中提到的“凡有危邦,鹹與扶掖”,強調對困境中的群體給予幫助。
獎掖
特指對後輩或人才的提攜與鼓勵。明代葉盛在《水東日記》中提及“祖宗扶掖人材之心”,即體現此意。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書》《老殘遊記》等文獻。
《扶助》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幫助、援助他人。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代寫法以及一些例句。
《扶助》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8畫。
《扶助》是由扌(手)和甫(輔助)兩個字所組成。表示用手來輔助、幫助他人。
《扶助》的繁體字為「扶助」。
在古代,「扶助」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仍然是相同的。古代人們通常用毛筆在紙上書寫漢字,所以字形的變化主要是由于書寫方式的演變。
以下是一些使用《扶助》這個詞的例句:
1. 我們應該互相扶助,在困難時刻幫助彼此。
2. 他是一個善良的人,經常扶助需要幫助的人。
3. 與他合作,他總是願意扶助我們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與《扶助》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扶手、扶持、扶植、扶貧。
近義詞:幫助、援助、救濟、輔助。
反義詞:背離、違背、阻礙、拖累。
希望以上信息能幫助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