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主管其事。《新唐书·吕諲传》:“帝復两京,詔尽繫羣臣之污贼者,以御史中丞 崔器 、宪部侍郎 韩择木 ,大理卿 严向 为三司使处其罪,又詔御史大夫 李峴 及 諲 领使。”《新唐书·刘晏传》:“ 常衮 执政,忌 晏 有公望,乃言 晏 旧德,当师长百僚,用为左僕射,实欲夺其权。帝以计务方治,詔以僕射领使如旧。”
“领使”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基本含义
指负责管理或主持某项事务,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官职职责描述。例如《新唐书》记载的“领使”多用于描述官员受命主管特定事务(如司法、财政等)。
词义解析
历史用例
《新唐书·吕諲传》提到官员“领使”处理案件,体现其作为职务动词的用法。
“领使”是一个汉字词语,有领取和派遣使节的意思。指派遣使节前往外国进行外交活动、代表国家进行谈判或是接待外国使节等。
领使的拆分部首是“阝”和“人”,部首“阝”表示与城市有关的事物,部首“人”表示与人有关的事物。
领使的笔画数为11画。
领使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地理志上》:“或曰:越人陈咸行,在越郡领使。”
繁体字“领使”和简体字写法相同,没有特殊的差异。
在古代,领使的汉字写法与现在基本一致。
1. 他被任命为领使,前往外国进行外交任务。
2. 领使出使的使团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成功达成了双方的协议。
1. 领事:指一个国家在外国设立的政府机构代表。
2. 使馆:指一个国家在其他国家设立的代表机构。
3. 使命:指派遣某人去执行特定任务。
代表、使者。
接待者、被派遣。
黯昧饱识奔奔冰销叶散布洋娃娃长翼陈爱莲宸聪吃敲贼促掐瞪愕贰约房帏蜂起告文隔代根着关津鼓箭还来会最见责茭牧笄冠精信进见禁驻嵁絶科道官冷面草良辰媚景镣杻楼房鸾阁卖儿鬻女芒果南容赔産陪辅偏提飘蓬去岁人生观绒綉上场门伤缺神锐石局守株待兔贪狡天亡挑敌铁轨铜焊推而广之卧轨无甔相知有素小儿强解事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