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誡嚴的意思、誡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誡嚴的解釋

戒嚴。《晉書·孔坦傳》:“今六軍誡嚴,水陸齊舉,熊羆踴躍,齕噬争先。” 清 郝懿行 《宋瑣語》卷上:“於是大開賞募,投身赴義者,一同登京城之科,發居民,治 石頭城 ,建牙誡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誡嚴(jiè yá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軍事與法律内涵的詞彙,指國家在戰争、叛亂或其他緊急狀态下,由權力機關依法宣布實施的特别管制措施,旨在維護社會秩序與國家安全。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強化軍事警戒與法律約束,嚴格限制民衆活動,以應對危機局勢。以下從權威辭書角度分層闡釋:

一、基本釋義與實施背景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誡嚴”指“在戰時或其他非常情況下,在全國或局部地區采取的嚴格的警戒措施”。其適用場景通常包括:

  1. 戰争時期:如外敵入侵或軍事沖突期間;
  2. 内部動亂:如大規模暴動、恐怖襲擊或社會失序;
  3. 重大災害:如嚴重自然災害引發公共危機。

二、具體措施與法律特征

《現代漢語詞典》明确其措施涵蓋“增設警衛、組織搜查、限制交通、實行宵禁等”,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三、詞源演變與規範用法

“誡嚴”與“戒嚴”為同源異形詞。古代典籍如《司馬法》已載“戒嚴”表整備軍務之義,後引申為緊急狀态管制。現代漢語中,“戒嚴”為規範詞形(見《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但“誡嚴”仍見于部分曆史文獻及方言。

四、補充說明

需區分“誡嚴”與“宵禁”:前者屬全面性管制體系,後者僅為夜間禁行的具體手段之一。其英文對應詞“martial law”強調軍事權力對民事管理的暫時接管。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中國古代軍事制度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誡嚴”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è yán,其核心含義為“戒嚴”,即指在特殊時期(如戰争、動亂等)采取的軍事管制措施,以維護社會秩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語境應用

3.易混淆概念

4.總結

“誡嚴”本質是“戒嚴”的異寫形式,強調緊急狀态下的強制措施。如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晉書》《宋瑣語》等權威古籍或現代規範詞典( )。

别人正在浏覽...

愛才好士八旗兵鼻凹糖筚路草寫塵務沖曠錯迎虭蟧笃舊惡月發毛紡纑繁開梵行繁言飛寄廢鐵風吹日曬撫标服氣圜鑿方枘頮沐互通缣布繭紙交密結抹截殺經營慘淡久次拘俗守常酷吏老儒老實巴焦戀戰漫口懋軌漚泡颦顣遣言親妮鋭筆僧伽帽杉材上冬山弄繩束試航授節手梢順極四廟瑣近坦遂诿責無過蟲仙梵顯賢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