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戒嚴。《晉書·孔坦傳》:“今六軍誡嚴,水陸齊舉,熊羆踴躍,齕噬争先。” 清 郝懿行 《宋瑣語》卷上:“於是大開賞募,投身赴義者,一同登京城之科,發居民,治 石頭城 ,建牙誡嚴。”
“誡嚴”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è yán,其核心含義為“戒嚴”,即指在特殊時期(如戰争、動亂等)采取的軍事管制措施,以維護社會秩序()。以下是詳細解釋:
“誡嚴”本質是“戒嚴”的異寫形式,強調緊急狀态下的強制措施。如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晉書》《宋瑣語》等權威古籍或現代規範詞典( )。
《誡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嚴厲告誡,警告,勸誡。
《誡嚴》這個詞的部首是讠(言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
《誡嚴》的詞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由“誡”和“嚴”兩個字組成,表示嚴厲地告誡、警告。
繁體字形為「誡嚴」。
在古代,漢字寫作「誡嚴」,多采用繁體字形,現代漢字簡化後,寫作「誡嚴」。
1. 老師嚴肅地誡嚴學生們,不要遲到上課。
2. 家長應該及時誡嚴孩子以遵守規則和秩序。
1. 誡言:嚴厲的告誡或警告。
2. 勸誡:懇求或勸告某人。
3. 警誡:嚴厲告誡,使某人警覺。
告誡、警告、勸誡、懲戒。
稱贊、鼓勵、寬容、縱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