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出妻的意思、出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出妻的解釋

(1).休棄妻子。《孟子·離婁下》:“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荀子·解蔽》:“ 孟子 惡敗而出妻,可謂能自彊矣。” 楊倞 注:“ 孟子 惡其敗德而出其妻。” 宋 王栐 《燕翼诒謀錄》卷二:“士大夫之家,不幸出妻,為之子者,非其親生,猶可不服。” 清 方苞 《書孝婦魏氏詩後》:“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獨以出妻為丑,閭閻化之,由是婦行放佚而無所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裡事·倪文正公與弟獻汝二書》:“出妻乃人倫不幸之事, 文正 偉人,何以有此?”

(2).指被休棄的妻子。《儀禮·喪服》:“出妻之子為母期。” 南朝 梁簡文帝 《大堤》詩:“出妻工織素,妖姬慣數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裡事·倪文正公與弟獻汝二書》:“先生不得已,以 陳 為出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出妻”是中國古代社會中的一個特殊概念,主要包含兩層含義,結合不同文獻的記載可總結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動詞含義:指丈夫單方面休棄妻子的行為。這是古代男權社會中,男性基于禮法制度對婚姻關系的強制解除。例如《孟子·離婁下》提到“出妻屏子,終身不養焉”()。
  2. 名詞含義:指被休棄的妻子,即因觸犯夫家規定而被遣返娘家的女性。如南朝梁簡文帝在《大堤》詩中寫道“出妻工織素,妖姬慣數錢”()。

二、曆史制度背景

古代“出妻”行為受“七出”(或稱“七去”)制度約束,具體包括:

三、文獻與争議

  1. 儒家經典記載:《儀禮·喪服》提到“出妻之子為母期”,即被休妻子的子女需為其服喪一年()。
  2. 争議與限制:宋代《燕翼诒謀錄》記載,士大夫家庭若休妻,非親生子女可不服喪,側面反映社會對“出妻”的複雜态度()。清代方苞更批判士大夫因“出妻”行為引發的倫理矛盾()。

四、補充說明

盡管“七出”看似嚴苛,但古代法律也設置了“三不去”原則(曾為公婆服喪、婚後夫家貧困後富貴、無娘家可歸)限制男性濫用休妻權()。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婚姻中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出妻》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出妻》一詞是指丈夫出軌、離開妻子,與他人發生婚外情或另有配偶。這個詞采用了婚姻中的動詞“出”和指代妻子的名詞“妻”組成,意味着婚姻關系的破裂和背叛。 拆分部首和筆畫: 《出妻》的拆分部首是出(chū)和妻(qī),其中“出”的拆分部首是凵(kǎn),”妻”的拆分部首是女(nǚ)。根據不同的字典和字形,具體的筆畫數可能會有所不同。 來源和繁體: 《出妻》是現代漢語詞彙,來源于對婚姻中夫妻關系發展變化的描述。在繁體字中,可以寫作「出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可以使用「㒒妻」的形式來表示「出妻」。其中,「㒒」是一個具體的音符號,而「妻」表示妻子。 例句: 他出妻了,讓家庭陷入了困境。 組詞: 出軌、婚外情、感情背叛、夫妻關系破裂等可以與《出妻》相關的詞語。 近義詞: 離婚、分居、背叛等可以與《出妻》有着相似含義的詞語。 反義詞: 忠誠、維持婚姻、守約等可以與《出妻》有着相反含義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