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密集的篷帳。多喻指樹木茂密的枝葉。 唐 李邕 《楚州淮陰縣婆羅樹碑》:“密幄足以綴飛飇,高蓋足以卻流景,惡禽翔而不集,好鳥止而不巢。” 元 楊維桢 《詠石榴花》:“密幄千重碧,疎巾一拶紅。花時隨早晚,不必嫁東風。”
(2).猶密室。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大沽前後之役》:“初,上之起 耆相 也,召對密幄,造膝請陳。”
“密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該詞在詩詞中常被用來增強畫面感。例如元代楊維桢《詠石榴花》中“密幄千重碧”,通過“密幄”展現石榴花葉的層疊濃密;宋代趙師俠《永遇樂》中“密幄清陰展”,則營造出樹蔭如帷的清涼意境。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詩詞用例及曆史文獻記載,完整出處可查閱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密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陰暗、昏暗。
密幄的部首是宀(mián),總共有13個筆畫。
密幄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出現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一文中。
密幄的繁體字為「密幄」,在繁體字中保留了原字的形态。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密幄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總體上保持了它的基本形态和意義。
1. 房間裡一片密幄,幾乎看不見任何光線。
2. 霧氣彌漫,整個山谷都籠罩在一層密幄之中。
1. 密室:指封閉嚴密、光線不通的房間。
2. 幄兒:指年幼的小孩。
1. 暗淡:指光線不足,使人看不清楚。
2. 昏暗:指燈光微弱、視野不明亮。
明亮:指充滿光線和明确的視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