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格的意思、榜格的詳細解釋
榜格的解釋
指懸賞捉拿的公告。《明史·嶽正傳》:“或為匿名書列 曹吉祥 罪狀, 吉祥 怒,請出榜購之。帝使 正 撰榜格, 正 與 呂原 入見曰:‘為政有體,盜賊責兵部,姦宄責法司,豈有天子出榜購募者?’”
泛指用刑。 晉 袁宏 《後漢紀·章帝紀上》:“治獄者急於榜格,執憲者煩於詐欺。或因公行私,以聘威福,違本離實,捶楚為姦。”
詞語分解
- 榜的解釋 榜 ǎ 張貼出來的文告或名單:榜帖(官府的公告)。紅榜。張榜。光榮榜。榜文。發榜。榜眼(科舉時代稱殿試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榜書(原指寫在宮阙門額上的大字,後泛指招牌一類的大型字)。 榜 à 搖船的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網絡擴展解釋
“榜格”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1.懸賞捉拿的公告
- 基本定義:指官府發布的懸賞通緝令,用于公開招募線索或捉拿罪犯。
- 文獻例證:
《明史·嶽正傳》記載,明代官員嶽正曾反對皇帝親自發布“榜格”,認為追捕盜賊應屬兵部職責,而非天子直接幹預。
2.泛指刑罰或刑訊手段
- 擴展含義:在部分文獻中,“榜格”也指嚴酷的刑罰或審訊方式,可能與“榜笞”(鞭打)等刑罰相關。
- 曆史背景:
晉代袁宏《後漢紀·章帝紀上》提到“治獄者急於榜格”,批評當時司法濫用刑罰的現象。
補充說明
- 詞源:由“榜”(公開張貼的文書)和“格”(标準、規制)組合而成,體現其官方性和強制性。
- 現代使用:該詞已不常見于現代漢語,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明史》《後漢紀》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榜格(bǎng gé)這個詞意思是指排行榜或名單。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匕,總共有八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寫法,當時的寫法是「㠯紇」。
在繁體字中,榜格的寫法是「榜格」,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在古時候,榜格這個詞的寫法是「㠯紇」,其中的「㠯」是指一種長條形的木材,而「紇」則表示排行榜或名錄。
以下是一個例句:通過良好的學習成績,他成功地上了榜格。
榜格還可以組成一些其他詞彙,比如:榜樣、榜眼、榜首等。
與榜格相關的近義詞有:名單、榜單、排名等。
而反義詞則可能包括:平凡、普通、無名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