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為橋以渡。《楚辭·離騷》:“麾蛟龍使梁津兮,詔西皇使涉予。” 王逸 注:“以蛟龍為橋,乘之以渡。”
(2).指橋梁與渡口。 漢 劉向 《說苑·權謀》:“於是 衛君 乃修梁津而拟邊城。 智伯 聞 衛 兵在境上,乃還。”
"梁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釋義如下:
一、本義:橋梁與渡口 指水陸交通要沖,即架設橋梁的渡口或關隘要道。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4卷,第876頁
例證:古代文獻中常以"梁津"代指重要交通樞紐,如《水經注》載"造舟為梁,以濟不通"。
二、引申義:仕途晉升之關鍵 喻指人生或仕途中的關鍵機遇或職位,取"必經之路"的象征意義。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第2冊,第1453頁
例證: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中"津"即暗含仕途要道之意。
三、文學意象:離别送行之地 古典詩詞中常作為送别場景的意象,因渡口、橋梁自古為離别場所。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第210頁
例證:南朝江淹《别賦》"駕鶴上漢,骖鸾騰天"即隱含離别渡口之意象。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屬文言詞彙,當代使用多見于學術研究、文學創作或特定成語(如"津梁"指引導門徑)。日常交流建議使用"渡口""要道""關鍵節點"等現代詞彙替代。
(注:因專業辭書無公開線上版本,來源标注紙質版權威出版物信息。網絡釋義可參考教育部直屬"漢典網"(zdic.net)收錄的《漢語大詞典》條目,但需以紙質工具書為準。)
“梁津”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常見含義:
多用于古文或文獻中,描述地理、軍事相關的交通設施,或作為典故引用。現代日常使用較少,但在曆史、文學研究中較為常見。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出處(如《楚辭》《說苑》的原文),的詳細引證。
隘人辨照材士練兵慘變常流超時承前啟後塵役單調函數吊水東笏社多謀善慮防制格蘭恭恪鈎逆龜年貴上谷口毀跌恢彉回睛剪輯較場竭盡節適筋革吉星卷勇姱麗淚容邌旦林園麪包果密移囊中術内衣撚子奴隸糯米紙畔散配備漂發葡糖巧妙騎邑屈強遶梁聲生童伸玩守晩疏絶天地經緯童幡忘私偉然碨泱悟解枭首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