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舊 中國 漢陽兵工廠制造的長槍。 曹丹輝 《在一九三一年間》:“我們紅六十四師已全部改裝,把梭标和八百多支土造的‘單打一’,全換成五響快槍--漢陽造了。” 王統照 《銀龍集·五十元》:“我放過幾回,一樣同漢陽造用,準頭不壞。”
漢陽造
一、定名與基本含義
“漢陽造”是漢語中對清末湖北漢陽兵工廠仿制并生産的“漢陽式步槍”的簡稱,特指該廠制造的88式步槍(仿德國Gewehr 88)。其名稱由産地“漢陽”與動詞“造”(制造)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漢陽制造”,後專指這一标志性武器。
二、核心特征與曆史背景
原型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1895年漢陽兵工廠成功仿制并改進,槍管材質升級為鎳鋼,提升耐用性。
口徑7.92毫米,全長1250毫米,槍管長740毫米,有效射程約500米,彈倉容量5發。
1895年至1944年間累計産量逾100萬支,為近代中國量産最大的步槍。
三、曆史地位與文化象征
裝備清末新軍、北洋軍閥及早期國民革命軍,參與辛亥革命、北伐、抗日戰争等重大曆史事件,是近代中國軍隊主力輕武器之一。
因廣泛使用且性能可靠,成為抗戰題材文藝作品中的标志性武器(如影視劇《亮劍》),象征民族工業自力更生與抗戰精神。
四、語言使用規範
現代漢語中,“漢陽造”屬專有名詞,需特指該步槍。若泛指漢陽地區制造的物品,需明确語境(如“漢陽造的器械”),避免歧義。
參考來源:
“漢陽造”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定義:指清末至民國時期湖北漢陽兵工廠仿制的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Gewehr 88),是中國近代史上産量最大、服役時間最長的步槍之一,因生産地得名。
曆史背景:
曆史地位:
漢陽造不僅是中國軍事工業近代化的象征,更承載了抵禦外侮的民族精神。其設計雖源于德國,但通過本土化改進和生産,成為近代中國軍工自主的重要裡程碑。
弁帶鼻鏡逼束鄙願參部草木知威草衣木食徹旦乘勢齒耋赤族醇素觸續雌守叢刊村戶達變刀口登市颠當點天燈調驗敦比負金腐蝕劑嘎調膏爐跟役鼓脹號名教迪交攻街頭詩倦怠絶後光前牢馔離情别緒買結磨纏瓯窭婆然樸拙鉗戾遷挪輕禽秦鏡三臡八葅上哲射手十八姨世位説雨談雲絲絕算請隨機變量提親無辯無翼閑壁嘯傲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