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遐蹤 ”。1.先賢的事迹。 晉 陸雲 《贈顧骠騎後詩·有皇》:“徽音鑠穎,邈矣遐蹤。”《文選·盧谌<贈劉琨>詩》:“慷慨遐蹤,有愧高旨。” 李善 注:“言心慷慨,慕古賢之遠蹤。” 唐 李百藥 《勸封禅表》:“聽萬歲之逸響,紹千載之遐蹤。” 宋 曾鞏 《賀元豐三年明堂禮畢大赧表》:“振千齡之垂緒,紹 三代 之遐蹤。”
(2).蹤影遠離塵世。謂隱遁或修道。 元 揭傒斯 《雜詩四首寄彭通複》之四:“脈脈我所思, 彭氏 躡遐蹤。婉婉若處子,未曾出房櫳。” 明 陳子龍 《靈隱寺》詩:“遐蹤愜幽徑,賞心淡栖遲。明霞帶高館,乳桐拂華榱。”
見“ 遐蹤 ”。
“遐蹤”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先賢的事迹
指古代賢人或前代名人的功績、行迹。例如晉代陸雲在《贈顧骠騎後詩·有皇》中寫道“徽音鑠穎,邈矣遐蹤”,即通過“遐蹤”表達對先賢的追慕。
隱遁或遠離塵世的蹤迹
形容人隱居于世外或修道者的行蹤。如元代揭傒斯《雜詩》中“彭氏蹑遐蹤”,明代陳子龍《靈隱寺》中“遐蹤惬幽徑”,均用此意表達超脫世俗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文選》、陸雲詩集等古籍。
《遐蹤》是一個意思豐富的詞,它通常表示一個事物的遠離、逃離或者消失。
拆分《遐蹤》的部首是「足」,它的筆畫數是十。
《遐蹤》這個詞的來源與古代傳說有關。相傳在古代世界中,有一隻神秘的鳥兒,它擁有無比翺翔的能力,能夠遨遊天際,無所不能。由于其全身閃耀着絢麗的光芒,人們将其稱為「遐蹤」。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擴展到表示遙遠和流失的概念。
「遐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遐蹤」。
在古代,「遐蹤」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寫法為「遐踨」,但意思仍然保持不變。
1. 他逃避了現實,将自己的遐蹤藏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2. 老人年邁後,開始漸漸遐蹤于人群之中。
近期遐蹤、遐蹤婉約、遐蹤抑郁、遐蹤仙境。
遙遠、消散、遠離。
臨近、接近、顯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