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笠毂的意思、笠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笠毂的解釋

(1).古代撐在兵車上的笠帽。《左傳·宣公四年》:“ 伯棼 射王,汏輈,及鼓跗,著於丁寧;又射,汏輈,以貫笠轂。” 杜預 注:“兵車無蓋,尊者則邊人執笠,依轂而立,以禦寒暑,名曰笠轂。此言箭過車轅及王之蓋。”

(2).借指兵車。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居笠轂而掌兵,出 蘭池 而典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笠毂”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本義:兵車上的笠帽

  1. 結構功能
    笠指竹編遮陽擋雨的帽子,毂是車輪中心插軸的部分。古代兵車無蓋,地位尊貴者乘車時,由侍從在車毂旁舉笠防護,稱為“笠毂”。
  2. 文獻例證
    《左傳·宣公四年》記載:“伯棼射王,汏輈,以貫笠轂。”杜預注解說明,箭射穿車轅後觸及笠毂,印證其位置與作用。

二、引申義:借指兵車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中“居笠轂而掌兵”一句,即以“笠毂”代指兵車,體現其在軍事語境中的象征意義。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杜預注原文或相關古代軍事制度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笠毂》的意思與來源

《笠毂》(lì g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車篷上的帽子和車輪下的套子”。其中,“笠”是車篷上的帽子,古代的馬車上用來遮擋陽光和雨水。而“毂”則是車輪下的套子,用來穩定車輪,減少摩擦。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笠毂》的拆分部首是“竹”和“毛”,分别代表了詞語中“笠”和“毂”兩個字的構造部分。

《笠》的筆畫數為6,它由豎畫和橫畫組成。而《毂》的筆畫數為9,它由豎畫和橫畫、撇畫、點畫組成。

繁體與古時候漢字寫法

《笠毂》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笠轂」。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它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留了相同的意思。

例句

1. 穿着笠子的馬車緩緩駛出了車庫。

2. 安裝好毂套,車輪的摩擦減少了很多。

組詞

組詞可根據具體情境和需要進行組合,以下是一些相關的組詞:

1. 笠帽(lì mào):帽子上的笠子。

2. 毂套(gū tào):車輪下的套子。

3. 馬車(mǎ chē):用馬拉的車子。

4. 車篷(chē péng):車子上的帳篷。

近義詞與反義詞

近義詞:遮陽篷、車帽、車套。

反義詞:光頭、無篷、無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