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綽子的意思、綽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綽子的解釋

(1).古代背心之别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冠冕首飾·半臂》:“ 唐高祖 減其袖,謂之半臂。今背子也。 江 淮 之間,或曰綽子。”

(2). 金 代婦女所服的套衣。《金史·輿服志下》:“許嫁之女則服綽子,制如婦人之服,以紅或銀褐明金為之,對襟彩領,前齊拂地,後曳五寸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一、古代女性服飾

綽子(又稱“綽衣”)是宋代女性流行的一種長款對襟外衣,形似長背心,兩側開衩,衣長及膝或過膝。其特點是直領對襟、無袖或短袖,常穿在襦裙之外作為罩衫,多用于貴族婦女的禮服。宋代《事物紀原》記載:“綽子,今長背也,江淮之間或曰綽衣”,說明其形制與地域名稱差異。


二、戲曲角色名稱

在元雜劇中,“綽子”指代次要丑角或插科打诨的配角,負責以滑稽表演推動劇情。元代夏庭芝《青樓集》提及雜劇藝人“善演綽子”,可見此類角色在戲曲表演中的功能性定位。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9卷“綽”字條。
  2. 《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周汛編著,中華書局,1996年,服飾類目。
  3. 《宋史·輿服志》,中華書局點校本,1985年。
  4. 《元曲百科大辭典》,幺書儀主編,學苑出版社,1999年。

網絡擴展解釋

“綽子”是一個古代服飾相關的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古代背心的别稱

  1. 起源與演變
    唐代初期,唐高祖将傳統服飾的袖子縮短,形成“半臂”,後逐漸演變為宋代的“背子”。在江淮地區,這種無袖或短袖的服飾被稱為“綽子”。
  2. 文獻依據
    宋代高承《事物紀原》記載:“江淮之間,或曰綽子,士人競服,隋始制之也。”說明其流行于隋唐至宋,并作為日常便服使用。

二、金代婦女的套衣

  1. 服飾特征
    金代規定,許嫁女子需穿“綽子”,形制類似婦人禮服,采用紅色或銀褐色面料,并飾以明金紋樣。其特點為對襟、彩領,前擺齊地,後擺長五寸餘。
  2. 社會功能
    這一服飾具有婚俗标志意義,象征女子已訂婚,見于《金史·輿服志》的官方記載。

補充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與服飾制度研究,主要參考權威詞典及《金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跋焦暴風疾雨被隄不相違背擦肩側直仇冤篡殺措筆代號調動段位讀奏方床風壺佛粥簠簋之風服聞構嫌顧謝哈剌寒澗篁竹咴兒咴兒家理節斧稽覈季連近上錦帏金鹽積衆狙猿看殺課簿顆粒無收勞師動衆臉紅耳赤零亂理育毛铢靡旗缪斯鳥吏鼈官蓬艾清勁清贍奇擎全璧驅愁騷人體商蚷甚的逝滅四上鐵鍁威鳳祥麟俠客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