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端陽節。 馬駿聲 《端陽赫麗樓獨酌》詩:“異鄉初度五時節,濁酒難降十地魔。”
“五時節”是端午節的别稱,指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該詞在古籍和詩詞中常被使用,例如近現代詩人馬駿聲在《端陽赫麗樓獨酌》中寫道:“異鄉初度五時節,濁酒難降十地魔”,直接以“五時節”代指端午節。
需要注意的是,“五時”在其他語境中可能有不同含義,如佛教術語中特指佛陀說法的五個時期(華嚴時、鹿苑時等),或指代春、夏、季夏、秋、冬五個時令,但這些與“五時節”的端午節含義無關。
《五時節》是一個詞語,指的是五個不同的季節。
《五時節》的拆分部首是“亠”和“日”,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五時節》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可能是古人根據每年不同季節的氣候、溫度和氣象變化而命名的。
《五時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五時節」。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來表示《五時節》。例如,“時”字可以寫作“時”或“曠”,“節”字可以寫作“孑”。但現代漢字通用規範簡化了這些寫法。
1. 春天是《五時節》中最溫暖的季節之一。
2. 《五時節》的變化帶來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
《五時節》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各種有關季節的詞組,例如:
1. 春夏秋冬
2. 花開花謝
3. 綠葉紅葉
與《五時節》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時節
2. 季節
3. 時令
與《五時節》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無定期
2. 不分季節
3. 隨意講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