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奇裝異服。《南史·周弘正傳》:“ 顯 縣帛十匹,約曰:‘險衣來者以賞之。’衆人競改常服,不過長短之間。既而 弘正 緑絲布袴,繡假種,軒昂而至,折标取帛。”
“險衣”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核心含義
指奇裝異服,即古代違反禮制、标新立異的服飾。例如《南史·周弘正傳》記載,周弘正曾穿“綠絲布袴,繡假種”這類誇張服飾赢得賞賜,體現了“險衣”的非常規特性。
延伸背景
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險衣”比喻冒險行為,但此用法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該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奇裝異服,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背景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南史》等古籍記載。
《險衣》起源于中國文學作品《西遊記》中的一個情節。
《險衣》可拆分為“阝”和“衤”兩個部首,共計11個筆畫。
《險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中,是描述孫悟空在取經路上所遭遇的一種險境。
《險衣》的繁體形式為「險衣」。
在古時候,漢字《險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态和書寫規範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1. 他穿上了一件黑色的《險衣》,看起來像是一個神秘的刺客。
2. 她在荒涼的山林裡迷了路,衣衫破碎的《險衣》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1. 險象環生
2. 冒險
3. 危險
1. 危險
2. 隱患
3. 不安全
1. 安全
2. 保護
3. 穩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