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了的意思、便了的詳細解釋
便了的解釋
——助詞,用在句末,跟“就是了”相同
如有差池, 由我擔當便了
詳細解釋
(1). 漢 王褒 有一僮仆名 便了 。見 漢 王褒 《僮約》。後遂以“便了”為奴仆的代稱。 宋 楊萬裡 《答戶部王少愚侍郎書》:“去秋專遣便了走 淮 上,緻奠於樞使。” 清 顧炎武 《出郭》詩:“此時不用便了,隻須自出提酤。”
(2).助詞,用于句末,表示決定、允諾的語氣。 元 無名氏 《陳州粜米》楔子:“若有差遲,連着小官坐罪便了。”《水浒傳》第三八回:“你休去,隻央酒保去回幾尾來便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劄》:“既是如此,就此修書便了。”
詞語分解
- 便的解釋 便 à 順利,沒有困難或阻礙:便當。便利。便道。便民。 簡單的,禮節上非正式的:便宴。便衣。便函(形式比較簡便的信件)。簡便。便宜。隨便(適當地,看事實需要而自行處理事情)。 便利的時候:便中請來信。
- 了的解釋 了 ǎ 明白,知道:明了。一目了然。 完結,結束:完了。了結。 在動詞後,與“不”、“得”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辦得了。 與“得”、“不得”前後連用,表示異乎尋常或情況嚴重:那還了得! 了
網絡擴展解釋
“便了”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和用法:
一、作為句末助詞
表示決定、允諾或讓步的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就是了”或“就行了”,多見于元明清時期的白話文學作品。
例句:
- 《水浒傳》第五九回:“太尉回京,都推在宋江身上便了。”
- 元雜劇《陳州粜米》:“若有差遲,連着小官坐罪便了。”
特點:
- 通常用于對話中,加強說話者的肯定或妥協态度。
- 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但在古典小說、戲曲中常見。
二、作為奴仆的代稱
源自漢代王褒的《僮約》,文中提到一名叫“便了”的僮仆,後世以此代稱奴仆。
例句:
- 宋代楊萬裡《答戶部王少愚侍郎書》:“去秋專遣便了走淮上,緻奠於樞使。”
特點:
- 此用法具有曆史局限性,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幾乎不再使用。
補充說明
- 讀音:biàn liǎo(現代漢語拼音)。
- 現代使用:助詞用法偶見于仿古語境或文學創作,奴仆代稱則完全成為曆史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水浒傳》《僮約》等文獻原文,或查閱早期白話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便了》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完成了某個動作或達到了某個狀态。它可以用于形容完成工作、解決問題、滿足需求等。
拆分為兩個部首:⺈(丨)和⺷(亻)。
它的筆畫數為八畫。
《便了》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可能與古代寫字方式有關。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便了」。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便了」采用了不同的形式。例如,在篆書中,它的寫法為「便劣」;在隸書中,它的寫法為「傅繩」。
以下是一些關于「便了」的例句:
1. 他下了班,就便了出來。
2. 經過努力,我們終于把這個問題給便了。
3. 不要拖延,趕緊便了吧。
一些與「便了」相關的詞語有:
- 符合
- 實現
- 完成
與「便了」相反的詞語有:
- 延遲
- 阻礙
希望上述内容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