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嘲調的意思、嘲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嘲調的解釋

嘲弄調笑。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秦太虛》:“ 許彥周 《詩話》雲: 黃魯直 愛與 郭功甫 戲謔嘲調。”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七》:“昔 孫恩 盧循 廣 中之寇數至 京口 ,嘗貽 宋武帝 以益智糉, 宋武帝 以續命湯報之,用相嘲調。”

嘲諷的才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至 魏文 因俳説以著《笑書》, 薛綜 憑宴會而發嘲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嘲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嘲弄調笑
    指用言語或行為戲谑、調侃他人。例如:

    •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秦太虛》記載,黃庭堅(黃魯直)常與郭功甫互相“戲谑嘲調”。
    •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諧隱》提到,薛綜在宴會上以“嘲調”活躍氣氛。
  2. 嘲諷的才情
    指擅長以幽默或諷刺方式表達的能力。例如:

    •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評價魏文帝曹丕通過俳諧之說著《笑書》,薛綜則憑借宴會中的“嘲調”展現才華。

二、讀音與用法

三、相關詞彙

四、使用注意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區分“嘲調”與單純嘲諷,前者更側重诙諧、調笑的意味。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苕溪漁隱叢話》《文心雕龍》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嘲調這個詞的意思

嘲調(cháo diào)是指以嘲笑、諷刺或揶揄的方式調侃某人或某事。這種調侃常常帶有一定的幽默和戲谑,用于輕松地表達對某種行為、言論或情景的不滿或批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嘲調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口(kǒu)和言(yán),可分為兩個部分來識别。口部用部首表示,言部表示音。根據部首、筆畫以及漢字的拆字規則,可以寫作“虍辶女冫口”。具體的筆畫數是14畫。

來源

嘲調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古代雅俗共賞的曲藝形式,如評書和相聲。在這些表演形式中,演員通過幽默和調侃的方式來吸引觀衆的注意力,嘲笑和諷刺社會上的一些不合理現象和行為。

繁體字

嘲調的繁體字是「嘲調」。與簡體字寫法相比,繁體字在一些地區仍然得到使用,并且在傳統藝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嘲調這個詞可以用更加繁瑣的形式來表達。如《說文解字》中的古體字寫作「詶鳥䍸」。雖然現代漢字寫法有所簡化,但這個詞的含義和用法并未改變。

例句

1. 他經常用嘲調的語氣諷刺同事的錯誤決策。

2. 這部電影以幽默和嘲調的手法諷刺了社會上的一些現象。

組詞

嘲笑、諷刺、揶揄、戲谑。

近義詞

譏諷、調侃、嘲諷。

反義詞

贊美、頌揚、褒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