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逆取順守的意思、逆取順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逆取順守的解釋

《史記·郦生陸賈列傳》:“且 湯 武 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古代從正統觀念出發,認為 湯 武 以諸侯身分用武力奪取帝位,不合君臣之道,故叫“逆取”。即位後,偃武修文,法先聖,行仁義,合乎正道,故叫“順守”。 漢 王粲 《為劉荊州與袁譚書》:“或欲以成王業,或欲以定霸功,皆所謂逆取順守,而徼富強于一世也。”《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兼弱攻昧,逆取順守, 湯 武 之道也。”《隋唐演義》第三七回:“主上摧刃父兄,大綱不正,即使修德行仁,還是個逆取順守。” 章炳麟 《訄書·客帝》:“土箸之後,逆取順守,尚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逆取順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淵源

  1. 出處:最早見于《漢書·陸賈傳》:“且湯武逆而以取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
  2. 背景案例:商湯滅夏、周武王伐纣均被視為“逆取”,但建立政權後推行仁政,成為“順守”的典範。

三、延伸解讀

四、相關文獻

《史記·郦生陸賈列傳》和漢王粲《為劉荊州與袁譚書》中均有類似表述,進一步強化了該成語在政治權謀中的經典地位。


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曆史案例,可參考《漢書》《三國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逆取順守

逆取順守是一個成語,形容在特定情況下采取相對于常規或傳統做法相反的行動或策略,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贊美那些能夠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人。

逆取順守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辶”和“取”。其中,“辶”是表示邊走邊停的意思,而“取”表示取得、獲取。可以發現,“辶”在這個成語中起到了“逆”的作用,強調了與常規不同的行為。

逆取順守的拆分筆畫為13畫,按照書寫順序為:豎撇撇豎橫撇豎橫橫折橫豎。

逆取順守這個成語的來源尚無确切的記載。但是根據常識推斷,應該起源于古代。在古代社會中,許多人都守着傳統的觀念和做事的方式,很少能夠做出與衆不同的行為,而逆取順守這個成語恰恰贊美了那些有創造力,敢于冒險嘗試的人。

逆取順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逆取順守」。盡管繁體字的使用範圍相對較小,但在一些中文場合仍然有一定的應用。

古時候,在漢字的使用中,逆取順守也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取”在古代有時寫作“”或“又”,“守”則有時寫作“宍”或“執”。不過,在現代标準漢字中,逆取順守的寫法已經統一規範化了。

以下是逆取順守的一些例句:

  1. 在生意上,逆取順守是非常重要的,要有勇于冒險和創新的精神。
  2. 這個設計師很有個性,經常采取逆取順守的策略來突破傳統的束縛。
  3. 公司的成功離不開逆取順守的思維方式,隻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競争力。

與逆取順守相關的組詞有:逆流而上、逆水行舟、逆境、順勢而為。

與逆取順守近義詞有:不拘一格、敢闖敢幹。

與逆取順守反義詞有:墨守成規、因循守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