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ol***r;army man]∶指軍人
(2) [general]∶指将帥
(3) [warrior]∶勇武的人
武人不亂,智人不詐
(1).指将帥軍人。《詩·小雅·漸漸之石》:“武人東征,不遑朝矣。” 鄭玄 箋:“武人,謂将率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奮果毅之壯列,騁幹戈以靜難者,武人也。” 唐 權德輿 《送山人歸舊隱》詩:“武人榮燕頷,志士戀漁竿。”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武人撫劍而視太空,政家飲淚而悲來日。”
(2).剛武的人。《易·履》:“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于大君。” 朱熹 本義:“剛武之人得志而肆暴之象。”《國語·晉語六》:“武人不亂,智人不詐,仁人不黨。” 韋昭 注:“勇而不義,則不為武。”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 宣和 末有監官 吳本 者武人,持氣不畏事。”
(3).古代神話中山名。《淮南子·墬形訓》:“ 雒棠 、 武人 在西北陬。” 高誘 注:“皆日所入之山名也。”
“武人”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和文獻來源有所不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軍人/将帥
指從事軍事職業的人,包括普通士兵和軍隊統帥。
勇武剛毅之人
強調性格或行為上的剛強、果敢。
古代神話中的山名
少數文獻(如《淮南子·墬形訓》)提及“武人”為神話山名,但此用法罕見。
總結來看,“武人”既可指具體職業(軍人/将帥),也可形容剛毅品質,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看、等來源。
《武人》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具有戰鬥技能和武術素養的人,特指從事武術和軍事活動的人。
《武人》的部首是「止」,總共有11畫。
《武人》一詞是由「武」和「人」兩個字組成,意為擅長戰鬥的人。
繁體字為「武人」。
古時候,「武人」可以用「武士」或「武侯」來表達。這些詞都指的是勇猛善戰的軍人。
1. 他是一位出色的武人,擅長多種武術。
2. 這個電影講述了一個平凡人成為武人的故事。
武功、武術、武器、武藝、武道
武士、戰士、武将、勇士
文人、書生、文化人、文藝工作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