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曆兵秣馬的意思、曆兵秣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曆兵秣馬的解釋

磨利兵器,喂飽馬匹。指作好戰鬥準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曆兵秣馬(正确寫法為“厲兵秣馬”)是漢語中的經典成語,由“厲兵”和“秣馬”兩部分組成,形容充分做好戰前準備,後引申為事前周密籌劃、積極備戰的狀态。《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磨快兵器,喂飽戰馬,指做好戰鬥準備”。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厲”通“砺”,意為磨砺;“兵”指兵器;“秣”指喂牲口;“馬”即戰馬。四字組合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文獻,《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記載:“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生動描繪了鄭國為防禦外敵進行的戰備行動。

該成語的語義在曆史中逐漸泛化。據《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解釋,現代用法不僅限于軍事領域,還可用于形容為競賽、考試、商業競争等事務提前準備,例如:“團隊厲兵秣馬半年,終在創新大賽中奪冠”。

需要區分的是,“厲兵秣馬”與“嚴陣以待”存在細微差異。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指出,前者強調備戰的過程,後者側重等待時機的狀态,二者不宜混用。

引用來源:《漢語大詞典》《左傳》《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

“曆兵秣馬”是“厲兵秣馬”的異寫形式,正确寫法應為“厲兵秣馬”。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磨利兵器、喂飽戰馬,形容做好戰鬥準備,後引申為事前充分準備的行為。該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原文記載鄭穆公派人查看客館時,發現對方已“束載厲兵秣馬”,即整理車輛、磨好武器、喂飽馬匹,顯示備戰狀态。

二、字詞解析

三、用法與延伸

四、常見誤寫說明

部分文獻因字形相近将“厲”誤作“曆”,但标準寫法應為“厲兵秣馬”。“曆”表示“經曆”或“曆法”,與“磨砺”無關,需注意區分。

五、文化典故

《左傳》記載的典故中,秦國試圖偷襲鄭國,但因鄭國提前識破并備戰,最終放棄計劃。成語由此成為“未雨綢缪”的代稱。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演變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哇八姓北籁邊勞犦牛蔡倫饞樣撤曉吹唱槌砧道穿大旨得心應手刁刁冬桃都護隊員鳳實幹道紫供祭騧駵豪視晦誦狡逞澆醇散樸叫嚣假球揭不開鍋機榻酒舟空構嫪連斂饬離被陵伐立品妙英民困内憂外患鳥迹蟲絲跑種披剔羬羊衾幄企足渠門人舞乳羝收敍雙廟死祿伺閑饕兵鐵蛇彤幢外徙韈羅烏台舊案俠牀相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