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曆兵秣馬”是“厲兵秣馬”的異寫形式,正确寫法應為“厲兵秣馬”。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磨利兵器、喂飽戰馬,形容做好戰鬥準備,後引申為事前充分準備的行為。該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原文記載鄭穆公派人查看客館時,發現對方已“束載厲兵秣馬”,即整理車輛、磨好武器、喂飽馬匹,顯示備戰狀态。
部分文獻因字形相近将“厲”誤作“曆”,但标準寫法應為“厲兵秣馬”。“曆”表示“經曆”或“曆法”,與“磨砺”無關,需注意區分。
《左傳》記載的典故中,秦國試圖偷襲鄭國,但因鄭國提前識破并備戰,最終放棄計劃。成語由此成為“未雨綢缪”的代稱。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演變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權威詞典。
《曆兵秣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為了備戰和軍事行動而曆經征戰和訓練。它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曆”、“兵”和“秣馬”。
拆分成部首後,“曆”的部首是“廠”,筆畫數為5;“兵”的部首是“兒”,筆畫數為7;“秣馬”的部首是“禾”,筆畫數為10。
《曆兵秣馬》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三·養兵》一文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曆兵穆馬」。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可以寫作「歷兵穆馬」。這個寫法在古代書法作品中常見。
1. 戰士們常年曆兵秣馬,以保家衛國。
2. 這支部隊訓練有素,曆兵秣馬,必定能獲得勝利。
組詞:曆練、兵器、養馬
近義詞:經曆戰事、軍旅生涯
反義詞:和平安甯、和衷共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