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赇谒的意思、赇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赇谒的解釋

謂行賄以求進見。《魏書·刑罰志》:“食祿者跼蹐,賕謁之路殆絶。”《新唐書·吳兢傳》:“且陛下承 天後 、 和帝 之亂,府庫未充,冗員尚繁,戶口流散,法出多門,賕謁大行,趨競彌廣。”《新唐書·中宗八女傳》:“﹝ 長寧公主 ﹞與 安樂 、 宜城 二主、後媦 郕國 、 崇國 夫人争任事,賕謁紛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赇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iú yè,其核心含義為通過行賄或讨好手段求見權貴或高官,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古籍用例

  1. 《魏書·刑罰志》
    “食祿者跼蹐,赇谒之路殆絶。”
    (釋義:官員因畏懼刑罰,行賄求見的行為幾乎消失。)

  2. 《新唐書·吳兢傳》
    “賕謁大行,趨競彌廣。”
    (釋義:賄賂求見之風盛行,争相攀附權貴的現象愈發普遍。)


使用場景與評價


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案例,可參考《魏書》《新唐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赇谒

赇谒(qí yè)是一個漢字詞彙,拆分為部首走和谒,共計14畫。

來源

赇谒源于古代文獻《左傳》,原意指外地大臣向朝廷進貢,後來擴展為向上級的恭維讨好之意。

繁體

赇谒的繁體字為「賕謁」。

古時候漢字寫法

赇谒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賕謁」形式出現。其中「賕」為右邊為走的部首,「謁」為右邊為谒的部首。

例句

1. 他經常赇谒上司,希望能獲得提升的機會。

2. 國王歡迎來自其他國家的赇谒使者,以展示國家的繁榮與友好關系。

組詞

1. 谒問:以禮儀訪問,叩谒詢問。

2. 谒見:以恭敬的禮儀拜會并見到上級。

近義詞

拜訪、參拜

反義詞

冷落、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