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聯的意思、骈聯的詳細解釋
骈聯的解釋
重疊連接。 明 陳子龍 《豫章行》:“偃蹇屈翠蓋,枝葉相駢聯。”
詞語分解
- 骈的解釋 骈 (駢) á 兩馬并駕一車:骈馳。 兩物并列,成雙的,對偶的:骈句。骈俪。骈文。骈體。骈枝。骈衍(并列相連)。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聯的解釋 聯 (聯) á 連結,結合:聯合。聯結。聯繫。聯絡。聯盟。聯邦。聯袂。聯名。聯想。聯姻。聯營。珠聯璧合。 對偶的語句:對聯。挽聯。楹聯。上聯。下聯。 古代戶口編制的名稱,十人為聯。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骈聯”是漢語詞彙,讀音為pián lián,其核心含義指重疊連接,多用于描述事物并列或對偶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釋義
“骈聯”指事物在空間或結構上的重疊、并列連接。例如枝葉交錯覆蓋,或建築、文字的并列排布()。
-
詞素分解
- 骈(pián):原指兩馬并駕,引申為“并列、對偶”,如“骈文”“骈句”()。
- 聯(lián):意為“聯結、聯合”,如“聯繫”“對聯”()。
文獻例證
明代陳子龍《豫章行》中有詩句:
“偃蹇屈翠蓋,枝葉相駢聯。”
此處以枝葉重疊交錯的意象,生動體現“骈聯”的意境()。
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多用于詩詞或古文中,形容自然景物(如枝葉、山巒)或建築結構的重疊并列。
- 語言學應用:可指對偶句式或并列結構的文字(如骈文、對聯)。
補充說明
- 近義詞:并列、交疊、連綿。
- 生僻性: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屬于較為古雅的詞彙,常見于文學或學術讨論()。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骈聯,是一種修辭手法,常見于文學作品中的對仗句。下面将對骈聯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語進行介紹。
骈聯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骁”和“毛”,表示這個詞的筆畫數目分别為17和31。
骈聯這個詞最早來源于《論語·為政篇》中的一句話:“懷骈拇以臨下,德音不稱,‘骈’,『仗』也。”骈在這裡的意思是匹配、對應,也就是說,骈聯是指兩句話的内容相互對仗,相互呼應。
在繁體字中,骈聯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骈聯”。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骈的左邊是一個叫做“骁”的部首,意為勇猛;右邊是“毛”部首,表示毛發。這些部首的組合形成了骈這個字,所以它的本意是形容鬃毛茂盛的野獸,後來引申為對仗、匹配。
以下是一個骈聯的例句:“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首著名詩,其中的對仗句就展示了骈聯的魅力: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骈聯在文學作品中常常作為修辭手法出現,用來加強表達的效果。通過對仗句的運用,作品更具韻味,讀者更容易被吸引和感染。
除了骈聯,還有一些近義詞可以用來描述對仗句,比如“對偶”、“對仗”等,它們都代表了兩個句子内容上的呼應和對應。
相反地,如果兩個句子的内容沒有呼應和對應關系,那麼可以用“不對仗”、“不韻律”等詞來描述。
綜上所述,骈聯是一種在文學作品中經常使用的修辭手法,它通過對仗句的運用展示了句子之間的呼應和對應關系。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骈聯都是我們文化傳統中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