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險峻陡峭。 宋 蘇洵 《憶山送人》詩:“大抵 蜀 山峭,巉刻氣不溫。” 朱自清 《潭柘寺戒檀寺》:“這兒的山勢,雖然說不上險,可是突兀、丑怪、巉刻的地方有的是。”
(2).形容言詞尖刻。 宋 蘇洵 《上歐陽内翰第一書》:“《孟子》之文,語約而意盡,不為巉刻斬絶之言,而其鋒不可犯。”
(3).形容詩文風格清峭瘦硬。 清 王士禛 《漁洋詩話》十七:“詩學 陶 韋 ,巉刻處似 孟東野 。”
“巉刻”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單字拆解和語境分析入手:
1. 字義解析:
2. 組合含義:
3. 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文學性描寫,尤其是古典詩詞或書面語中。若在具體文本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側重物理形态的險峻,還是語言風格的冷峭。
因當前未檢索到權威文獻用例,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海》等工具書進一步驗證。若需精準釋義,可提供具體出處或語境。
巉刻(chuán kè)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的部首是山(山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拆分後的部首山表示與山相關的意思。
來源方面,巉刻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漢語字典中。在繁體字中,巉刻的寫法是巔刻。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典籍中,巉刻被記作「巇刻」。字體的變化反映了漢字書寫的曆史發展。
下面是巉刻的幾個例句:
巉刻可以與一些詞組搭配使用,常見的組詞有:巉岩、巉崖、巉石、巉嶒等。這些詞語都有與山相關的意思。
與巉刻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崎岖、險峻、陡峭。這些詞語都表示地形或景觀起伏、高低不平的意思。
與巉刻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平緩、平坦、平穩。這些詞語都表示地勢平緩、平坦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