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讬意的意思、讬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讬意的解釋

寓意;寄情。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本事》:“外者,非一人所作,頗相覆載,或非其事,引類以託意。” 金 王丹桂 《望蓬萊·寄桃林口王都監》詞:“切恐靈機迷愛6*欲,不辭荒拙綴狂篇。綴意在毫牋。” 明 陳子龍 《歲暮遣懷》詩之一:“惟應勉寂寞,託意丘中琴。”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讬意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讬意"是漢語中具有文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言辭或事物間接表達深層情志。該詞由"讬(托)"與"意"構成,前者取"寄托、依托"義,後者指"思想情感",整體形成"寄情達意"的語義結構。

從語義演變看,《漢語大詞典》記載其最早見于魏晉文獻,主要包含兩層釋義:一是指借具體物象寄托抽象情思,如《文心雕龍·頌贊》"讬意於君臣"即通過君臣關系暗喻政治理想;二是指詩文創作中"寄情言外"的藝術手法,如陶淵明《飲酒》"托意田園"即以田園意象表達隱逸之志。

在語法功能方面,"讬意"多作謂語動詞使用,常見句式有"托意于X"或"X托意",如《世說新語》"山水托意"即借山水景物抒發情懷。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評論領域,如《中國文學批評術語》分析李商隱詩作時指出"錦瑟托意"的象征手法。

權威辭書釋義可參考:

  1. 《漢語大詞典》:"寄托心意,借事物以表意"
  2.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寄託情意"
  3.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通過具體形象表達抽象情感"

該詞的語用特征突出表現在古典詩詞創作中,如蘇轼《赤壁賦》"托遺響于悲風",借箫聲傳遞曆史興亡之思。現代文學研究領域常以此詞解析隱喻象征手法,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托意禽魚"的比興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讬意”中的“讬”是“托”的異體字,讀作tuō,本義為寄托、假借或依靠。結合“意”(心意、意圖),“讬意”指通過含蓄或間接的方式表達内心的情感或思想。具體解析如下:

  1. 字義解析

    • 讬(托):
      表示寄托、委托,如“托物言志”,也指假借名義(如“托病”)。
    • 意:
      指心意、意圖或情感,如“言外之意”。
  2. 詞義延伸
    “讬意”常見于文學語境,指通過文字、藝術等載體間接傳遞深層含義。例如:

    • 詩歌中借景抒情(如“以梅讬意高潔”);
    • 書畫中通過意象隱喻志向。
  3. 用法與示例

    • 古籍:如《文心雕龍》提到“托意于柔木”,借物寄情;
    • 現代:多用于形容委婉表達,如“讬意山水,避談世事”。

提示:該詞屬于書面化表達,日常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隱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晻曀貶顔嗤靳愁然大阿福大家族丹仙大猷得意洋洋典故第二半國際耳鳴犯節赴節幹燥器躬行節儉狗瞌睡魚官會慣一歸航候人黃帝冢黃圜湟潦虺隤假沖監監雞蟲得失饑枯九攻鶌鸠鶪鶪舉用跨蹈牢誠橑子累垂嫠辍緯免役法年關跑跳普及本乾陀羅栖所曲洑入射申謝霜梨死格湯婆子庭落同泰寺王面猬興侮傲物表閑家先驗論枵腹終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