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攤的意思、分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攤的解釋

[share] 分擔;攤派

分攤費用

詳細解釋

(1).分派;攤派。 明 劉基 《感時述事》詩之九:“高牙開怨府,積貨重姦權。分攤算戶口,滲漉盡微涓。”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四:“伏乞憲臺據情入告,借發帑金四十萬兩,遣官濬修。工竣後,按畝分攤,代徵歸款。” 溥傑 《回憶醇親王府的生活》:“由于期限緊迫而且非到期交貨不可,所以裁縫鋪不但必須晝夜趕制,還得向外分攤任務才能勉強完成。”

(2).猶分享,分得。 鄭逸梅 《書報話舊·天主教學校的教科書與鄒翰飛之死》:“于是決計自行編著,規定凡天主教系統的各中學統一采用,賣書的利潤大家分攤。” 茹志鵑 《百合花》:“孩子們急切的盼那炷香快些焚盡,好早些分攤給月亮娘娘享用過的東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分攤在漢語中指将整體費用、責任或任務按比例分配給多個個體或單位共同承擔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強調“分擔”與“分配”的結合,具有明确的協作性與公平性特征。以下是權威詞典的詳細解釋及來源依據:

一、核心釋義

  1. 分擔與分配

    指将某項整體開支、工作或責任按約定比例分派給多個參與者共同承擔。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387頁(商務印書館)

    示例:活動經費由全體成員分攤。

  2. 公平性原則

    隱含按合理标準(如人數、受益程度)分配,避免負擔集中。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2卷第1082頁(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構詞解析


三、典型使用場景

  1. 經濟合作:集體消費(如聚餐AA制)、公共費用(物業費)的分擔。
  2. 責任共擔:團隊任務分配、法律連帶責任劃分。
  3. 資源協調:共享資源(如合租水電費)的成本分配。

權威用例參考:

“凡公共支出,須由各戶分攤。”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56頁(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四、近義辨析

“分攤”是漢語中表述集體協作中成本或責任分配的核心詞彙,其釋義與用法在權威辭書中具有一緻性,且廣泛應用于經濟、法律及日常生活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分攤”指将費用、成本、責任等按一定比例或規則分配給多個相關方,常見于日常生活、會計、項目管理等領域。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來源

  1. 基本含義
    指分派、攤派或分享,強調共同承擔。例如:“全樓各戶平均分攤電費”。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劉基的詩句,指按戶口分配負擔。

  2. 會計術語
    在財務中,分攤指将共同費用(如租金、水電)分配到多個部門或項目,常用方法包括按比例、使用量或時間分配。

二、應用場景

三、與“攤銷”的區别

四、實例說明

假設某公司三個部門共用辦公室,月租金9000元,按人數分攤:
部門A(10人)、部門B(15人)、部門C(5人)。
總人數30人,每人分攤費用為:
$$
frac{9000}{30} = 300 text{元}
$$
則部門A需承擔:
$$
10 times 300 = 3000 text{元}
$$
(案例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領域的分攤規則,可查閱會計制度或共享經濟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鵊鳥變速運動并兵材良才說傳動鋤刈雌蜂丹雪達巷疊句第目東徙西遷噶喇公奉狗彘花骢黃貨火魚尖刀籍除戒轄金邊僦居镌載決定具僚駿骨牽鹽老而不死是為賊林檎幹躶體念叨鳥吏鼈官偏縫譜模權教缺門曲至衽服軟潤上奉商洽生恩射傷售赇水草司正邃嚴跳變通行馬牌投袂援戈圖存武成瞎咕咕線材銜接小日腳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