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攤的意思、分攤的詳細解釋
分攤的解釋
[share] 分擔;攤派
分攤費用
詳細解釋
(1).分派;攤派。 明 劉基 《感時述事》詩之九:“高牙開怨府,積貨重姦權。分攤算戶口,滲漉盡微涓。”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四:“伏乞憲臺據情入告,借發帑金四十萬兩,遣官濬修。工竣後,按畝分攤,代徵歸款。” 溥傑 《回憶醇親王府的生活》:“由于期限緊迫而且非到期交貨不可,所以裁縫鋪不但必須晝夜趕制,還得向外分攤任務才能勉強完成。”
(2).猶分享,分得。 鄭逸梅 《書報話舊·天主教學校的教科書與鄒翰飛之死》:“于是決計自行編著,規定凡天主教系統的各中學統一采用,賣書的利潤大家分攤。” 茹志鵑 《百合花》:“孩子們急切的盼那炷香快些焚盡,好早些分攤給月亮娘娘享用過的東西。”
詞語分解
- 分的解釋 分 ē 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範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由整體中取出或産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 由機構内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俷 )。 散,離:分裂。分離。分别。
- 攤的解釋 攤 (攤) ā 擺開,展開:攤牌。把問題攤到桌面上。 把糊狀物倒在鍋裡做成薄片:攤雞蛋。攤煎餅。 擺在地上或用席、闆擺設在路旁、廣場空地的售貨處:攤子。攤位。攤販。 分擔:攤派。分攤。 遇到,碰上:這
網絡擴展解釋
“分攤”指将費用、成本、責任等按一定比例或規則分配給多個相關方,常見于日常生活、會計、項目管理等領域。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來源
-
基本含義
指分派、攤派或分享,強調共同承擔。例如:“全樓各戶平均分攤電費”。該詞最早見于明代劉基的詩句,指按戶口分配負擔。
-
會計術語
在財務中,分攤指将共同費用(如租金、水電)分配到多個部門或項目,常用方法包括按比例、使用量或時間分配。
二、應用場景
- 日常生活:如多名室友按人數分攤房租,或聚餐時均分餐費。
- 企業管理:将公共資源(如辦公空間)的成本分攤到不同部門。
- 項目管理:跨項目使用的設備費用按使用時長分攤。
三、與“攤銷”的區别
- 分攤:針對多主體共同承擔的成本,如共享資源費用。
- 攤銷:用于單個資産成本在其使用壽命内的分期計提,如無形資産折舊。
四、實例說明
假設某公司三個部門共用辦公室,月租金9000元,按人數分攤:
部門A(10人)、部門B(15人)、部門C(5人)。
總人數30人,每人分攤費用為:
$$
frac{9000}{30} = 300 text{元}
$$
則部門A需承擔:
$$
10 times 300 = 3000 text{元}
$$
(案例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領域的分攤規則,可查閱會計制度或共享經濟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攤》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于表示分享或分配某項費用或工作等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刀”和“八”,總共有6個筆畫。該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是将“分”和“攤”兩個詞語合并而成的。
在繁體字中,分攤的寫法保持一緻,即“分攤”。而在古代漢字中,寫作“分攤”,其中“攤”字的意思與現代的“攤位”相似,表示一種平鋪的意象。
下面是一些關于分攤的例句:
1. 請将餐廳費用分攤給所有參加晚宴的客人。
2. 我們需要将工作任務分攤到不同的小組中完成。
除了分攤外,還有一些組詞,例如:
1. 分攤費用:share expense
2. 分攤責任:distribute responsibility
與分攤相關的近義詞有分享、均攤、平攤等,而反義詞則可以是獨占、集中、專享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