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貧苦的山野生活。 清 魏源 《武林紀遊十首呈錢伊庵居士》詩之八:“非避城市喧,非逐枯寒樂,水雲幽絶處,中有古魂託。”
“枯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指貧苦的山野生活”,常用于文學或書面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清代詩人魏源在《武林紀遊十首呈錢伊庵居士》中寫道:
“非避城市喧,非逐枯寒樂,水雲幽絶處,中有古魂託。”
此處“枯寒”既指遠離塵嚣的山野環境,也暗含對這種清貧生活的選擇與寄托。
部分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強調其“山野生活”的限定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例如,可形容隱士甘于淡泊,也可暗含對艱苦環境的無奈。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枯寒》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極度冷寒、幹燥的環境或氣候,指寒冷而又幹燥的狀态。
《枯寒》的部首是「木」,由「木」這個部首構成。
《枯寒》的筆畫數為8畫。
《枯寒》一詞是漢語詞彙,源于古漢語,後來在唐代演變而來。
繁體寫法為「枯寒」。
古代漢字中,《枯寒》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例如在小篆、隸書等不同的字體中,字形可能有所不同。
1. 冬天的北方地區通常非常枯寒,人們需要穿厚衣服和保暖物品。
2. 我們散步的時候,感受到了枯寒的寒風,凍得直哆嗦。
1. 樹枯寒
2. 枯寒的寒風
3. 枯寒的天氣
4. 枯寒的土地
5. 枯寒的冬夜
1. 凜冽
2. 寒冷
3. 酷寒
4. 冰冷
5. 嚴寒
1. 溫暖
2. 炎熱
3. 暖和
4. 舒適
5. 宜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