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門書的意思、分門書的詳細解釋
分門書的解釋
猶類書。《舊唐書·杜佑傳》:“初 開元 末, 劉秩 採經史百家之言,取《周禮》六官所職,撰分門書三十五卷,號曰《政典》,大為時賢稱賞, 房琯 以為才過 劉更生 。 佑 得其書,尋味厥旨,以為條目未盡,因而廣之,加以 開元 《禮》、《樂》,書成二百卷,號曰《通典》。”
詞語分解
- 分的解釋 分 ē 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範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由整體中取出或産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 由機構内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俷 )。 散,離:分裂。分離。分别。
網絡擴展解釋
“分門書”是古代文獻中的一種書籍分類形式,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分門書即類書的别名,指按門類或主題分類編纂的書籍,主要用于彙集、整理各類知識,便于檢索查閱。其特點是将經史子集等文獻内容分門别類編排,如按官職、天文、地理等類别劃分。
二、曆史淵源
-
起源與代表作品
唐代劉秩在開元末年編纂的《政典》是早期分門書代表,共35卷,以《周禮》六官(天官、地官等)為框架,整合經史百家之言,被房琯贊譽為“才過劉更生(漢代學者)”。
杜佑受其啟發,進一步擴充内容,最終完成《通典》200卷,成為典章制度類書的典範。
-
功能演變
分門書最初服務于政治治理,後逐漸發展為綜合性工具書,涵蓋禮制、樂律、經濟等領域,成為古代學者研究的重要資料庫。
三、相關概念辨析
- 與類書的關系:分門書是類書的一種别稱,兩者均強調分類編纂,但類書涵蓋範圍更廣,包括詩文、典故等,而分門書更側重典章制度。
- 與政書的區别:政書(如《通典》)專記典章制度,而分門書作為編纂方法,可應用于多種題材。
四、字義分解
- 分:劃分、區别(如“分門别類”)。
- 門:指類别或領域(如“六官”即六類職官)。
- 書:編纂成冊的文獻。
五、總結
分門書是中國古代知識體系化的重要體現,通過分類整理文獻,為後世提供了系統化的資料參考。其編纂方法對《通典》《太平禦覽》等大型類書影響深遠。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門書》這個詞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分門别類的書籍"。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第一個部首是"刀"(刀片),第二個部首是"門"(門扉)。根據《康熙字典》所列,刀的筆畫是兩畫,門的筆畫是3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繁體字與現代簡化字存在一些差異。例如,繁體字《分門書》中的"門"(門扉)用了一個"門"的字形。而在現代漢字中,則采用了簡化字的形式,即"門"。
《分門書》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在古時候,中國的書籍被分門别類地存放在宮廷圖書館中。為了方便管理和查閱,圖書館中的書籍會被分門存放,每個門專門存放某一類别的書籍。因此,這些類别被稱為分門。
下面是一個例句:這個圖書館将所有書籍都按照《分門書》的方式分類整理,非常方便查閱。
根據《分門書》一詞的意思,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分門别類、門類繁多、分類存儲等。近義詞可能包括分類書籍、劃分文獻,而反義詞可能是無序堆積、混亂無章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