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菹的意思、七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菹的解釋

指韭、菁、茆、葵、芹、菭、筍七種腌菜。《周禮·天官·醢人》:“凡祭祀……以五齊七醢七菹三臡實之。” 鄭玄 注:“七菹:韭、菁、茆、葵、芹、菭、筍。”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肴馔》:“三臠甘口,七菹愜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七菹”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七種腌漬蔬菜的總稱,屬于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醢人》,鄭玄注曰“七菹”即韭、菁、茆、葵、芹、箈、筍七種蔬菜經鹽漬發酵制成的食品。具體可分為:

  1. 韭菹:用韭菜腌漬,配螺肉醬
  2. 菁菹:以蕪菁根莖為原料
  3. 茆菹:取莼菜嫩葉腌制
  4. 葵菹:冬葵制作的酸漬菜
  5. 芹菹:水芹莖葉腌制品
  6. 箈菹:嫩竹筍鹽漬物
  7. 筍菹:成年竹筍發酵制品

賈公彥在《周禮疏》中特别指出“七菹”需配合“三臡”(鹿、麋、麇肉醬)使用,體現周代祭祀禮制中“菹醢相配”的飲食規制。從《齊民要術》記載可知,其制作需經曆“擇淨→鹽漬→石壓→裝甕→封藏”五道工序,發酵周期達二十日以上。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主要見于古代農書與禮制文獻。東漢劉熙《釋名·釋飲食》從訓诂學角度解析“菹”字本義為“阻也”,指通過鹽漬阻隔蔬菜腐敗的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七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解釋

七菹指七種腌制的蔬菜,包括:韭(韭菜)、菁(蔓菁)、茆(莼菜)、葵(冬葵)、芹(芹菜)、菭(苔菜)、筍(竹筍)。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醢人》,是古代祭祀或宴飲中用于搭配肉醬的腌菜。

二、文獻出處

  1. 《周禮》記載:
    “以五齊、七醢、七菹、三臡實之。”鄭玄注:“七菹:韭、菁、茆、葵、芹、菭、筍。”
    說明七菹是周代祭祀禮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 文學引用:
    南朝梁代何遜在《七召·肴馔》中描述:“三臠甘口,七菹愜目”,以七菹形容宴席的豐盛與精緻。

三、延伸釋義

四、相關搭配

“七菹”是古代飲食與禮制結合的典型代表,通過具體食材和文獻記載,可窺見周代飲食文化及祭祀儀式的細節。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周禮》原文或相關注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闆角邊郊不做人慘礉辰地慈心單季稻丢棄洞燭廢逐鳳皇來儀凮角贲海黻佩伏突管他過律海師鴻翼黃茅秋豢龍氏火宮漸寖膠結金琕阄金阋玉沮顔闊天闊地老鸹老姑娘老手令旦令圖骊邑毛紡冥行盲索鬧災懦弱千千萬萬前歲七件兒清清謹謹丘成桐全麻阙車人取我與扇市屬稾順坡下驢説真的私曆速決戰天揖頭嗌推奉外柔内剛忘漂麥五鬥解酲消沒效颦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