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嘴講解,手比畫。謂以手勢助講授、談論。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 衡 湘 以南為進士者,皆以 子厚 為師。其經承 子厚 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亦作“ 口講手畫 ”、“ 口談指畫 ”。 宋 黃庭堅 《書王荊公騎驢圖》:“ 荊公 晚年删定《字説》,出入百家,語簡而意深……好學者從之請問,口講手畫,終席或至千餘字。” 清 唐甄 《潛書·審知》:“聰明博達之士,讀書鑑古,審時度勢,口談指畫,皆能盡當世之形,決成敗之機。”
“口講指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語言講解和手勢比劃相結合的方式,生動形象地表達或傳授知識。以下是詳細解析:
“口講指畫”不僅是一種表達方式,更體現了古代教育家注重直觀、互動的教學理念。其曆史典故和實際應用均展現出語言與肢體動作結合的魅力。
《口講指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通過口頭講述和手指畫寫來表達思想或者傳達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口講指畫》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和“手”。它的總筆畫數為十一畫。
來源: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當時很多人不識字,所以他們通過口述和手勢表達自己的意思。這種方式可以跨越語言障礙,讓人們能夠相互理解。
繁體:《口講指畫》的繁體字為「口講指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口講指畫」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他不會說英語,所以隻能用「口講指畫」與當地人交流。
組詞:口述、手勢、表達、傳達
近義詞:口頭交流、肢體語言
反義詞:書寫、文字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