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初稅畝的意思、初稅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初稅畝的解釋

古代廢除井田制,按田畝征稅的開始。《春秋·宣公十五年》:“初稅畝。”《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初者何?始也。稅畝者何?履畝而稅也。” 何休 注:“時 宣公 無恩信於民,民不肯盡力於公田。故履踐案行,擇其善畝穀最好者稅取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初稅畝”是中國古代春秋時期魯國實施的重要稅制改革,其詞義和内涵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時間背景

初稅畝始于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字面含義為“開始按土地畝數征稅”。這一制度打破了此前井田制下“公田”(國家所有)和“私田”(農戶使用)的界限,統一按實際耕種面積征稅,稅率約為收成的十分之一。

二、核心内容與實施方式

  1. 改革措施:
    此前,公田由農民集體耕種,收獲歸國家;私田分配給農戶自耕,無需納稅。初稅畝推行後,無論公田、私田,均需按畝繳納賦稅。
  2. 稅率調整:
    原公田稅率為“什一稅”(收成10%),改革後對私田“履畝而稅”,即再征收10%,部分地區總稅率可能達到20%。

三、曆史意義與影響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部分現代會計實務資料(如)将“初稅畝”借喻為企業稅收預估方法,這與曆史術語無關,屬于概念誤用或引申,實際應用中應避免混淆。

初稅畝是中國稅制史上的裡程碑,标志着土地國有制向私有制的轉變,對經濟結構和社會形态産生深遠影響。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初稅畝這個詞是指最初的地稅單位,拆分部首為 "示" 和 "田",筆畫數為7。該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土地稅制度。初稅畝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初稅畝」。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初稅畝沒有固定的古代寫法。以下是一個例句使用初稅畝: "該地每畝耕地的初稅畝為十兩銀子。" 初稅畝的組詞包括:地稅、單位、土地、稅制等。 初稅畝的近義詞可能包括:初稅頃、原地稅單位等。 初稅畝的反義詞可能包括:再稅畝、續稅畝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