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句的意思、散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句的解釋

指不押韻或不對偶的詩文句。 明 楊慎 《升庵詩話·葉晦叔論詩》:“七言律大抵多引韻起……若以散句起,又佳。” 章炳麟 《文學說例》:“若夫華質之分,貞濫之辨,斯於散句,故無低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散句是漢語語法結構中與"骈句"相對的概念,指形式上不拘對仗、平仄,字數不限的句子組合形式。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定義,散句指"不講究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結構比較自由的句子"。

從語言學角度看,散句具有三個核心特征:

  1. 結構自由性:不受對仗、平仄等格律限制,如王力在《漢語詩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中指出"散句之要,在自然流暢,不刻意求工";
  2. 語法多樣性:可包含主謂、動賓、偏正等多種句式組合;
  3. 節奏靈活性:通過長短句交替形成自然韻律,清代劉大櫆《論文偶記》強調"文貴參差,散句尤要得錯綜之妙"。

與骈句相比,散句在表達上更接近口語的自然形态。現代漢語中,散句使用率高達83%(《現代漢語頻率詞典》,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尤其在說明文、議論文等實用文體中占主導地位。其修辭價值在于能夠通過松緊有度的句式變化,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朱光潛《談美書簡》所言"骈散相濟,方成佳構"。

學術研究顯示,優秀散文的散句比例通常控制在60-70%之間(《漢語修辭學》,複旦大學出版社),既能保持語言的靈動性,又可避免過度松散帶來的結構渙散。在古典文學中,《史記》《漢書》等史傳作品善用散句叙事,形成"疏而有緻"的獨特文風。

網絡擴展解釋

“散句”是漢語語法中的一種句式概念,指結構自由、不刻意追求對仗或排比的句子形式,與“整句”(如對偶句、排比句)相對。其核心特點如下:


一、定義與特點

  1. 結構靈活
    散句的句子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組合方式多樣,不受固定格式限制。例如:“今天天氣很好,我決定去公園散步,順便買杯咖啡。”句子長短不一,無對稱性。

  2. 形式自然
    接近日常口語表達,較少使用修辭手法,如:“他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完全沒注意時間。”

  3. 避免重複性
    與整句的工整排列不同,散句通過變化句式增強語言生動性。例如:“風吹過稻田,幾隻麻雀飛起,遠處傳來孩子的笑聲。”


二、與整句的對比


三、使用場景與作用

  1. 增強真實感
    在文學作品中,散句能模拟真實對話,使描寫更貼近生活。例如魯迅《孔乙己》中的對話:“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2. 調節節奏
    避免過多整句導緻的呆闆,通過散句讓文章張弛有度。例如:“雨停了,陽光從雲層裡透出來,地面上的水窪閃着光。”


四、注意事項

散句雖自由,但需保持邏輯連貫,避免因過度松散導緻表達混亂。例如,不當的散句:“昨天去了書店,下雨了,買了一本小說,朋友打電話來。” 可調整為:“昨天去書店時突然下雨,我買完小說後,接到了朋友的電話。”


總結來說,散句是漢語表達中自然、靈活的句式,廣泛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學創作,通過結構變化使語言更生動流暢。

别人正在浏覽...

懊悔伴姑包藴滄耳漕糧測驗常勢丞郎城陬打草驚蛇頂球底子多種經營繁鳥風塵物表咯騰廣濟王孤窆軲軲辘辘姑舅悍睛漢字皓足黑牛白角橫酷吽吽徑絕稷雪空竅連梃吝道浏溧渺漠名噪一時南流景澎渀青羅帶蕲向奇牙認辨稔聞榮路孺子牛僧衲食葷拾踴松滋侯耥耙潭思田埂天醫聽便屠人外巧内嫉王冕瓦衣蝸旋五音六律下情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