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膽卧薪的意思、嘗膽卧薪的詳細解釋
嘗膽卧薪的解釋
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自 吳 釋歸後,以柴草為床褥,經常嘗苦膽,立志滅 吳 ,報仇雪恥。事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後因以“嘗膽卧薪”比喻刻苦自勵,發憤圖強。《明史·史可法傳》:“夫我即卑宮菲食,嘗膽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無救。” 明 張煌言 《答趙安撫書》:“十洲三島,莫非生聚教訓之區;嘗膽卧薪,别有扶危定傾之計。”亦作“ 嘗膽眠薪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不共天讐,從此後嘗膽眠薪休忘。”
詞語分解
- 嘗膽的解釋 比喻刻苦自勵,發憤圖強。 唐 王維 《燕支行》:“報讎隻是聞嘗膽,飲酒不曾妨刮骨。” 鄭觀應 《盛世危言·傳教》:“朝廷大度優容,小忿必忍;百姓天良尚在,嘗膽知仇。” 李雲夔 《贈阮鼎南》詩:“沼
- 薪的解釋 薪 ī 柴火:薪蘇(打柴割草)。薪盡火傳(俷 )(柴火燒完,又引燃了後一根柴,火永遠不滅。原指人形骸有盡而精神未死,後亦用以喻思想學問、技藝代代相傳)。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嘗膽卧薪”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忍辱負重、立志複國的故事。勾踐歸國後“置膽于坐,飲食嘗之”,并“卧薪”(睡在柴草上),通過自我折磨的方式警醒自己不忘恥辱,最終勵精圖治擊敗吳國。
二、字面與引申含義
- 字面解釋:“嘗膽”指勾踐每日嘗苦膽,“卧薪”即睡在柴草堆上,兩者均體現其艱苦自勵的行為。
- 引申含義:形容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以堅韌意志達成目标。常用來激勵逆境中堅持奮鬥的精神。
三、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如“他嘗膽卧薪十年,終成行業翹楚”。
- 示例:明代史可法曾用“嘗膽卧薪,聚才智之精神”表達抗敵決心(《請出師讨賊書》)。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卧薪嘗膽、奮發圖強、勵志雪恥(兩者實為同一典故的不同表述,語義一緻)。
- 反義詞:驕奢淫逸、安于現狀。
五、注意事項
- 部分文獻中“卧薪嘗膽”與“嘗膽卧薪”為同一成語的兩種表述,現代漢語更常用前者。
- 該成語含褒義,多用于贊頌堅韌精神,不宜用于描述消極行為。
若需進一步了解勾踐複國細節或成語演變,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曆史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嘗膽卧薪》這個詞是指一種極為堅韌和不畏艱辛的奮鬥精神。下面是對這個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嘗膽卧薪》這個詞可以分成四個部分:尚(尚字的部首是寸),膽(膽字的部首是⺼),卧(卧字的部首是卩),薪(薪字的部首是艹)。總共有17個筆畫。
來源: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故事《堯舜禅讓》中的典故。傳說堯退位後,將帝位傳給舜,但由於舜是出生不合法的後代,堯在他即位前多次考察舜的德行,其中一次要求他嘗試薪火的痛苦以測試他的忍耐力和堅強毅力。
繁體字:嘗膽卧薪(繁體字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的字形演變,這些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需要參考古代文獻。
例句:他以《嘗膽卧薪》的毅力和決心成功通過了考試。
組詞:嘗試、膽量、卧床、薪水。
近義詞:刻苦、奮發、锲而不舍。
反義詞:灰心、懶惰、放棄。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