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语本《孟子·万章下》:“ 舜 尚见帝。帝馆甥於贰室。” 赵岐 注:“贰室,副宫也……《礼》谓妻父曰外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 尧 以女妻 舜 ,故谓 舜 甥。”后因以指赘婿的住处或女婿家。 宋 黄庭坚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念嗟叔母 刘 ,穷年寄甥馆。”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李善长掌记室》:“ 高皇帝 是时居 滁阳 甥馆,名位在诸将之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一回:“﹝ 张百万 ﹞把女儿嫁给那樵夫,张灯结彩,邀请亲友,只説是招女婿,就把花园做了甥馆。”
(2).指女婿。 宋 陈亮 《祭叶正则外母高恭人翁氏文》:“恭人甥馆,第一辈人。 亮 忝交久,义同弟昆。一奠致哀,詎曰无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 才 日与女居,每请诣母,女輒止之,故为甥馆年餘,曾未一临岳家。”
“甥馆”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与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女婿的居所或女婿家
源自《孟子·万章下》中记载舜拜见尧帝时,尧将女儿嫁给舜并安排他住在“贰室”(副宫)。因古代称妻子的父亲为“外舅”,女婿则被称为“甥”,故“甥馆”最初指赘婿的住处或女婿家。例如:宋代黄庭坚在诗文中用“甥馆”代指女婿居所。
引申为“女婿”本身
随着词义演变,“甥馆”也可直接代指女婿。例如宋代陈亮在祭文中称叶适(字正则)为“甥馆”,即指其女婿身份。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孟子》原文及赵岐注,或参考宋代以降的诗词用例。
甥馆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指的是指甥子的住所或者居所。
甥馆的拆分部首是田字旁和香字头,分别属于两个部首。甥的笔画数是5,馆的笔画数是7。
甥馆一词源自古代汉语,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杨骏的《博物志》中。通过长期的使用和发展,这个词逐渐成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词汇之一。
繁体字中,甥馆保持不变,仍然写作「甥馆」。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甥馆的写法可能与现在稍有不同。但由于缺乏具体的古代文献对该词的描述,我们无法得知其确切的古代写法。
1. 甥子的家里很热闹,所以我们定期去甥馆做客。
2. 甥馆里的布置简洁而温馨,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甥女、阿甥、甥表、甥婚、甥女婚、长甥、甥侄。
甥房、甥宅、甥居。
姑庐、伯宅、舅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