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尚书的意思、尚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尚书的解释

(1)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中国古代官名。执掌文书奏章。作为官名,始置于战国时,或称“掌书”。秦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地位逐渐重要。后各朝均有设置,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

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

(2) [minist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两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

兵部尚书

详细解释

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 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 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 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 魏 晋 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 唐 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 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 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 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尚书”一词包含双重含义,分别指儒家经典著作和古代官职:

一、作为典籍的《尚书》

  1. 基本定义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政史文献汇编,原名《书》,汉代始称《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内容涵盖虞、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文告、君王诏令等,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等领域。

  2. 成书与流传
    相传由孔子编订,但部分篇章为后世儒家补充,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争议。今存58篇,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3. 历史价值
    保留了大量上古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社会,《禹贡》记录战国地理,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


二、作为官职的“尚书”

  1. 起源与演变

    • 战国始设,初为掌文书的小官,秦汉属少府,地位较低。
    • 汉武帝后职权渐重,东汉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核心官员,削弱三公权力。
    • 隋唐设尚书省,下辖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长官为尚书仆射,宋代后总揽行政。
  2. 职能特点
    原为宫廷文书官,后发展为中央行政核心,明清时期为六部最高长官,延续至清末。


三、字源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是《尚书》

《尚书》是古代中国的经典之一,又称《尚书大传》,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记载了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传世文献和政治制度。

《尚书》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尚书》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尚(shàng)和书(shū)。

部首尚的意思是“尚(shàng)且,奉仪,崇奥也。”部首书的意思是“记写文字”。

尚的笔画数为7,书的笔画数为4。

《尚书》的来源

《尚书》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最初是按照古代帝王的命令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以铭文或木简形式保存在官方档案库中的文字记录。《尚书》代表了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尚书》的繁体

《尚书》的繁体字是「尙書」。

古时候《尚书》的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尚书》,在古代常用的汉字写法中,「尚」字的上方有一个额外的点,而「书」字则略有变化,没有现代常见的横折。

《尚书》的例句

1. 《尚书》上记载了商朝末年的政治变革。

2. 学习《尚书》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

与《尚书》相关的组词

1. 尚文化

2. 书籍

3. 书法

《尚书》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经书、典籍

反义词:鬻书、弃书

别人正在浏览...

骜猾聱屈拜墓保价邮件逼畏镈铝坼副冲玄吹净槌心獃相丹凤点胸洗眼调懴地邻豆腐乳对口疽符采负要根盘蒂结冠盖云集海中捞月鋘鍫慧籙混轩火味火院家私葭思警官金汞金灵窘匮矩券狂悻匮生冷铺脉管慢声蒙愚莫不倾动加礼粘度彷像配敛清剔勤事辁绋驱劳软糖杉木盛夸身后萧条识乘除手绢摅略通儁忘神无事忙萧曹避席霞绡雾縠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