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犂牛的意思、犂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犂牛的解釋

(1).雜色牛。《山海經·東山經》:“其中鱅鱅之魚,其狀如犂牛。” 郭璞 注:“牛似虎文者。” 漢 揚雄 《法言·修身》:“或問:‘犂牛之鞹與玄騂之鞹有以異乎?’曰:‘同。’” 清 趙翼 《雜書所見》詩:“犂牛出騂角,白牡生驪駒。”

(2).比喻劣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犂牛尚有子,何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尚未知犂牛,何知其子?”參見“ 犂生騂角 ”。

(3).耕牛。《後漢書·和帝紀》:“夏四月,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貧民無以耕者,為雇犂牛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犂牛(lí niú)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詞義源于古代農耕文化。根據《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該詞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本義指用于耕田的牛類牲畜。《論語·雍也》中“犂牛之子骍且角”的記載,表明早在春秋時期該詞已特指農耕用牛。這類牛因長期參與耕作活動,其毛色常混雜不純,故引申出“毛色駁雜的牛”的釋義,《說文解字》将其歸入“雜文”類牲畜。

二、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特殊指代。據《禮記·曲禮》記載,周代祭祀禮儀中有“諸侯膳用犂牛”的規定,此處特指經過嚴格篩選、雖毛色不純但體格健壯的祭祀用牛,體現了古代禮制對祭品等級的細緻劃分。

三、現代方言中的延伸用法。在江淮官話區,該詞保留着“雜交品種牛”的生物學含義;而晉語區則衍生出比喻義,形容事物混雜或人品不純,如“這人辦事犂牛似的”即指行事雜亂無章。這種語義演變印證了語言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聯。

從構詞法分析,“犂”為形聲字,從牛利聲,甲骨文字形呈現牛牽引農具的耕作場景,與農耕文明的發展脈絡高度契合。《漢字源流字典》指出,該字在商周時期已具備“耕治田土”和“雜色牲畜”雙重義項,這種多義性為後世詞義分化奠定了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犂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í niú,主要有以下含義:

  1. 雜色牛
    指毛色斑駁不純的牛。例如《山海經·東山經》記載:“其中鱅鱅之魚,其狀如犂牛”,郭璞注解為“牛似虎文者”(指牛毛有類似虎紋的斑駁花紋)。漢代揚雄《法言·修身》也提到“犂牛之鞹與玄騂之鞹有以異乎?”(雜色牛的皮革與純色牛的皮革有何不同?)。

  2. 比喻劣父
    古時用“犂牛之子”指代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而“犂牛”則暗喻父親地位或品行不佳。例如《論語·雍也》中“犂牛之子骍且角”,以雜色牛比喻微賤之父,其子卻可能優秀。

  3. 耕牛
    部分文獻中“犂牛”也泛指耕田的牛,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

需注意,“犂牛”與“犏牛”(黃牛與牦牛雜交的後代)含義不同,二者易混淆。以上解釋主要基于古代文獻和傳統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該詞,更多見于成語或特定語境。建議結合權威古籍或專業詞典進一步确認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慤巴幹達人白玉琯笆籬子寶锳把予悲憤崩迫蹩氣嘗膽眠薪插秧初供湊巴錯案大垂手當值盜賣典兵定光佛杖二想飛鳴耕畜躬桑橫沙灰化貨包湖絲将勤補拙金騣捐身徇義坎子困心橫慮埋單帽籠茗汁拿法怒叿叿盤雕樸散品進劈胸峭正旗的窮北起請畦畎勷理攘外容堂市歡手不乾淨瘦怯陶陰條苗晚接渥恩窩窩鞋五方色小廉曲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