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犂牛的意思、犂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犂牛的解釋

(1).雜色牛。《山海經·東山經》:“其中鱅鱅之魚,其狀如犂牛。” 郭璞 注:“牛似虎文者。” 漢 揚雄 《法言·修身》:“或問:‘犂牛之鞹與玄騂之鞹有以異乎?’曰:‘同。’” 清 趙翼 《雜書所見》詩:“犂牛出騂角,白牡生驪駒。”

(2).比喻劣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犂牛尚有子,何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柳生》:“尚未知犂牛,何知其子?”參見“ 犂生騂角 ”。

(3).耕牛。《後漢書·和帝紀》:“夏四月,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貧民無以耕者,為雇犂牛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犂牛”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í niú,主要有以下含義:

  1. 雜色牛
    指毛色斑駁不純的牛。例如《山海經·東山經》記載:“其中鱅鱅之魚,其狀如犂牛”,郭璞注解為“牛似虎文者”(指牛毛有類似虎紋的斑駁花紋)。漢代揚雄《法言·修身》也提到“犂牛之鞹與玄騂之鞹有以異乎?”(雜色牛的皮革與純色牛的皮革有何不同?)。

  2. 比喻劣父
    古時用“犂牛之子”指代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而“犂牛”則暗喻父親地位或品行不佳。例如《論語·雍也》中“犂牛之子骍且角”,以雜色牛比喻微賤之父,其子卻可能優秀。

  3. 耕牛
    部分文獻中“犂牛”也泛指耕田的牛,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

需注意,“犂牛”與“犏牛”(黃牛與牦牛雜交的後代)含義不同,二者易混淆。以上解釋主要基于古代文獻和傳統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該詞,更多見于成語或特定語境。建議結合權威古籍或專業詞典進一步确認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犂牛》的意思

《犂牛》(lí niú)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用牛來拉犁耕地。這個詞常用來形容農民在農田中辛勤耕種的場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犂牛》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犭(犬首)和牛(牛字頭)。根據筆畫來看,犂牛共有11畫。

來源

《犂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農業社會。在古代,農民使用牛來耕種土地,以便種植糧食等農作物。因此,人們将這個場景用詞語《犂牛》來描述。

繁體

繁體字《犂牛》的寫法與簡體一樣,也是由犭和牛這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1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體的寫法各有不同,包括犂牛這個詞也有不同的字形。一種古時候的寫法是“犁牛”,即将犁字放在牛字前面。另外,根據曆史文獻記錄,在古代也有将犁字寫作“秔”或“稜”的形式。

例句

1. 農田中,農民們用牛耕田,犂牛的場景十分壯觀。

2. 犂牛是農民辛勤勞作的象征。

3. 春耕時節,農民們飽滿的精神投入到犂牛的工作中。

組詞

1. 犁耕:使用犁具來耕地。

2. 牛力:牛的力量。

3. 牛耕:用牛來耕地。

近義詞

犁田、耕田

反義詞

牛奔、離開農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