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旦夕的意思、旦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旦夕的解釋

[in a short while;in a day's time] 早晨和晚上,比喻很短的時間

危在旦夕

旦夕奉問起居。——《漢書·李廣蘇建傳》

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詳細解釋

(1).早與晚。《墨子·號令》:“諸門下朝夕立若坐,各令以年少長相次,旦夕就位,先右有功有能。” 唐 張巡 《聞笛》詩:“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音。”

(2).日夜;每天。《書·冏命》:“昔在 文 武 ,聰明齊聖……其侍禦僕從,罔非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 漢 劉向 《列女傳·鄒孟轲母》:“ 孟子 懼,旦夕勤學不息。” 宋 蘇轼 《藥誦》:“自今日以往,旦夕食淡麪四兩。” 清 龔自珍 《葛伯仇饷解》:“ 葛 雖貧,土可兼, 葛伯 放而柔,彊隣聖敵,旦夕虎視,發衆千百入其境……能無懼乎?”

(3).比喻短時間内。《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 宋 蘇轼 《答孫志康書》:“今復覩此文,旦夕當下筆,然不願傳出。”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關于革命軍方面消息》:“戰況甚佳, 南京 旦夕可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旦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旦”指淩晨(白天的開始),“夕”指黃昏(夜晚的開始),合起來表示早晨和晚上。
  2. 比喻義
    引申為很短的時間,強調時間緊迫或變化迅速,如“危在旦夕”。

二、引證與用法

  1.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 《墨子·號令》提到“旦夕就位”,指早晚輪值。
    • 《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便作旦夕間”,比喻短時間内發生變故。
  2. 現代語境
    多用于形容緊急或突發狀況,如“病情危在旦夕”“旦夕禍福”。

三、常見成語與表達


四、綜合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旦夕(dàn xī)這個詞意思是指時間的清晨和夜晚之間,即指一天的兩個極端時刻。旦指的是清晨,指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夕指的是夜晚,指太陽剛下山的時候。 旦夕的拆分部首是日(rì)和夕(xī),其中日為左邊的部首,表明了關于時間的意義;夕為右邊的部首,表明了關于傍晚的意義。 旦夕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易經》中的一章,文章段落标題為“旦夕”。在這一章中,旦指的是清晨,夕指的則是傍晚。這個詞逐漸演變開來,最終成為了用于描述一天的兩個極端時刻的詞語。 關于繁體字的寫法,旦夕的繁體字為『旦夕』,與簡體字寫法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即「旦夕」。這表明了這個詞的使用已經有了很長的曆史,古人和現代人對于時間的認識有着相似的理解。 例句:旦夕之間,天地之間的變化萬千。 旦夕的近義詞可以是「清晨和黃昏」,反義詞也就是「其他時間段」。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