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任或代理官員改為正式任命。《清會典事例·翰林院·升除》:“翰林院侍讀,著拟正之 全順 補授。”《紅樓夢》第八五回:“現今工部出了一個郎中缺,外頭人和部裡都吵嚷是老爺拟正呢。”
"拟正"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釋義,其核心解釋如下:
一、官吏任命程式 指官員在試用期滿後拟轉為正式職務的行政流程,常見于古代官制。該用法源自《清會典·吏部》對官員考績制度的規定:"試俸期滿,查核無過者拟正"。現代沿用此概念,如公務員試用期轉正考察階段可稱為"拟正程式"。
二、文字校訂術語 在文獻編纂領域特指對文稿的初步修正,出自《校雠通義》"初校為拟正,複校為審定"。例如古籍整理時,版本對校階段常标記"拟正"字樣,表示需要進一步核實的修訂建議。
上述解釋綜合參考了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2014版)第985頁對行政術語的釋義,以及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卷第312頁對曆史官制的考據記載。
“拟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成語含義(道德層面)
指模仿或借鑒他人的正直行為,以此要求自身保持正直态度。該解釋源自成語用法,由“拟”(模仿)和“正”(正直)組合而成,強調通過效仿他人來提升自身品德。
古代官制術語(職務層面)
指試任或代理官員轉為正式任命。例如:
使用注意:現代語境中,“拟正”的成語用法較為罕見,而古代官職轉正的含義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爆栗子陂寖跰冰錐步調不可勝道草長莺飛臣屬笞罰初晨楚岡大門動筆對酒當歌恩客負片浮徵逛蕩裹掖汗火汗羞畫檝黃油蕙質驕泰淫泆棘句景止倦盹絶長續短開亮口忼爽口涎零凋李斯慮患茗艼妻夫绮食悫善人殊意異容讓熔渣散席三嚴山茱萸生産率飾棺褷翎失張冒勢始祖束雲擔雪塗蘇王縣令葦輿無儀銜命小布銷折協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