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消複的意思、消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消複的解釋

謂消除災變,恢複正常。《後漢書·鮑昱傳》:“ 建初 元年,大旱,穀貴。 肅宗 召 昱 問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復災眚?’”《三國志·魏志·和洽傳》:“民窮於役,農業有廢,百姓嚣然,時風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復之術,莫大於節儉。” 宋 蘇轼 《祭常山神文》:“吏實不德,無以導迎順氣,消復災沴,惟神之求。”《資治通鑒·漢靈帝光和元年》:“青虹見 玉堂 後殿庭中。詔召光祿大夫 楊賜 等,詣 金商門 ,問以災異及消復之術。” 胡三省 注:“消復者,消變而復其常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消複”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o fù,其核心含義為消除災變、恢複正常。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曆史語境中的用法

  1. 應對自然災害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應對旱災、饑荒等災異後的恢複措施。例如:

    • 《後漢書·鮑昱傳》記載,漢肅宗曾問鮑昱:“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復災眚?”
    • 宋代蘇轼在《祭常山神文》中寫道:“消復災沴,惟神之求”,祈求神明消除災禍。
  2. 政治與社會治理
    《三國志·魏志·和洽傳》提到“消復之術,莫大於節儉”,主張通過節儉政策緩解民生困境。


現代使用場景

當代語境中,“消複”一詞較少單獨使用,更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用以表達“消除災異、恢複常态”的抽象概念。


相關延伸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可參考《後漢書》《三國志》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消複

消複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消”是第一部分,表示減少或消除;“複”是第二部分,表示恢複或還原。其拆分的部首分别是“亻”和“複”,其中“亻”是人的偏旁部首,表示與人相關的意思;“複”是獨體字,表示張開或放開的意思。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不同于現代的簡化字,更為繁複。在古代的寫法中,“消”字的形狀為“消”字的上方有一個“木”字偏旁,下方是一個“小”字;“複”字的形狀則由兩個部分組成,上方是“巳”字旁,下方是“夂”字旁。

下面是一個例句,展示了“消複”在句子中的應用:

他的傷勢嚴重,需要經過手術消複。

在這個例句中,“消複”表示恢複傷勢的意思,通過手術來減少或消除傷痛。

與“消複”相關的組詞有:消除、複原、複活等。這些詞語都有着減少、恢複或還原的意思。

與“消複”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恢複、修複、康複等。這些詞語都指恢複原狀或重新獲得健康。

與“消複”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加重、加劇。這些詞語與“消複”的意思相反,表示增加或加劇問題或病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