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籤的意思、掣籤的詳細解釋
掣籤的解釋
見“ 掣籤 ”。
亦作“ 掣籤 ”。1.抽籤。削竹為籤,配以标志或詞語,抽取其中一根或若幹根,用以決定先後次序或占吉兇。《元典章新集·戶部·鹽課》:“外江客旅拈卷掣籤,挨次過岸。”
(2).特指 明 代後期沿襲至 清 的吏部選授遷除官吏的方法。《明史·孫丕揚傳》:“﹝ 萬曆 ﹞二十二年拜吏部尚書。 丕揚 挺勁不撓,百僚無敢以私幹者,獨患中貴請謁,乃創為掣籤法,大選急選,悉聽其人自掣,請寄無所容,一時選人盛稱無私,然銓政自是一大變矣。”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刺史新聞》:“有 雲南 劉某 入京謁選……未一年,掣籤得縣丞,分發 河南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前幾年他中了進士,榜下用了知縣,掣籤掣了 江寧 。”參閱《明史·選舉志三》。
詞語分解
- 掣的解釋 掣 è 拉,拽:掣肘。掣後腿。風馳電掣。 抽:掣籤。 筆畫數:; 部首:手; 筆順編號:
- 籤的解釋 籤 (簽③籤⑥籤) ā 親自寫姓名或畫上符號:簽名。籤字。籤到。籤發。籤收。籤署。籤押。籤訂。 簡要地寫出意見:籤注。籤呈。簽證。 用竹木等物做成的細棍或片狀物:牙籤兒。 書冊裡作标志的紙片或其他物體
網絡擴展解釋
“掣籤”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掣籤”讀作chè qiān,指通過抽籤的方式決定事務的次序或結果。具體表現為削竹為籤,标記符號或文字後隨機抽取,常用于占卜、分配任務或決定順序。
二、曆史背景與應用
-
古代日常用途
早期用于軍事或民間事務,如《元典章新集》記載商人通過“掣籤”決定過河順序,體現公平性。
-
明代吏部選官制度
明代萬曆年間,吏部尚書孫丕揚為杜絕權貴幹預官員任命,首創“掣籤法”:将候選官員姓名寫在竹籤上,由本人隨機抽取職位。此法延續至清代,成為铨選官吏的重要方式。
三、演變與特點
- 字形演變:亦寫作“掣籤”,“籤”為“籤”的異體字。
- 政治意義:通過隨機性制衡權力,既避免徇私,又強化皇權對官僚體系的控制。
四、現代延伸
如今“掣籤”一詞已較少使用,但類似形式仍見于抽籤分配資源、隨機選拔等場景,保留了公平決策的核心思想。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選官制度細節,可參考《明史·孫丕揚傳》及《元典章新集》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掣籤一詞意思:
掣籤是指在一堆籤條中隨機抽取一支籤條的行為,常用于決定抽籤者的命運、順序或結果等。這個詞也可以用來形容抽籤行為的方式。
掣籤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掣(chè)的部首為手,筆畫數為11。
籤(qiān)的部首為竹,筆畫數為6。
掣籤的來源:
掣籤起源于古代中國,最早用于祭祀和民間活動。這種方式能夠隨機選擇,杜絕了人為幹預和偏袒,因而被廣泛應用于各種場合。
掣籤的繁體寫法:
掣籤的繁體寫法為「掣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書法中,「掣籤」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差異。
掣籤的例句:
1. 在比賽中,我們通過掣籤的方式決定了出場順序。
2. 這次活動中,每個人都可以參與掣籤,抽取屬于自己的幸運號碼。
掣籤的組詞:
- 抽籤
- 籤條
- 籤選
- 抽籤結果
掣籤的近義詞:
- 抽籤
- 搖籤
- 抽取
掣籤的反義詞:
- 非隨機選擇
- 有偏袒地決定
- 事先安排好的結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