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稽滞的意思、稽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稽滞的解釋

拖延;延誤。 漢 蔡邕 《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選既稽滞,又未必審得其人。”《宋書·夷蠻傳·倭國》:“每緻稽滞,以失良風。”《明史·宦官傳二·張彜憲》:“管盔甲主事 孫肇興 恐稽滞軍事,因劾其悮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稽滞(jī zhì)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含義指“拖延、延誤”,也可形容事物發展停滞不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稽”(停滞)和“滞”(緩慢)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停滞不前”,常用來描述事務因拖延而未完成,或事物發展受阻的狀态。

  2. 語境應用

    • 人事管理:漢代蔡邕在《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中提到官員選拔的拖延問題:“選既稽滞,又未必審得其人。”
    • 外交事務:《宋書·夷蠻傳》記載倭國外交事務因延誤錯失良機:“每緻稽滞,以失良風。”
    • 軍事延誤:《明史》記載孫肇興因擔心軍事延誤而彈劾官員:“恐稽滞軍事,因劾其悮國。”
  3. 延伸理解
    該詞不僅用于具體事務的拖延,也可引申為抽象層面的進展緩慢,例如經濟、計劃等長期無突破的狀态。

通過以上古籍用例可見,“稽滞”多用于正式語境,強調因延誤導緻的負面影響。如需更多例句或近義詞,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稽滞:詞義解釋

稽滞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作動詞,意思是停滞不前、不流暢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稽字由稻字旁和既字旁組成。稻字旁屬于“禾”部,表示與農作物相關的字;既字旁屬于“田”部,表示與土地有關的字。

稻字旁的筆畫順序為:橫、豎、撇、捺;既字旁的筆畫順序是:撇、橫。

來源和繁體

稽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是由稻字旁和既字旁組合而成。稽在古代有停滞、拖延之意,表明農田裡的事物生長發展出現了困難或緩慢。

在繁體字中,稽字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稽字的形狀有所不同。稽字旁的“稻”在古體字中曾經寫作“禾”,既字旁在古體字中則寫作“田”。

例句

1. 項目進展稽滞,需要加快推進。

2. 由于問題的繁瑣,工作進展稽滞了。

3. 這個計劃的實施因為種種原因稽滞不前。

組詞

稽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

1. 稽滞不前:停滞不前,不流暢。

2. 稽滞不振:停滞不前,毫無進展。

3. 稽滞狀态:呈現出停滞、緩慢的狀态。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停滞、滞緩、緩慢。

反義詞:順暢、暢通、流暢、快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