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o]∶多麼,這麼
花兒美如許
(2) [so many/much]∶如此多,那樣多
這狗官竟貪污了如許資財
行路如許難,誰能不華發。——宋· 範成大《盤龍驿》
(1).像這樣。《後漢書·方術傳下·左慈》:“忽有一老羝屈前兩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許。’” 李賢 注:“言何遽如許為事。”《南史·文學傳·高爽》:“取筆書鼓雲:‘徒有八尺圍,腹無一寸腸,面皮如許厚,受打未詎央。’” 宋 範成大 《盤龍驿》詩:“行路如許難,誰能不華髮。” 清 黃遵憲 《海行雜感》詩之四:“怪他一白清如許,水亦輪迴變化來。”
(2).這麼些,這麼多。 唐 李義府 《詠烏》:“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栖。” 元 姚燧 《憑闌人》曲:“這些蘭葉舟,怎裝如許愁。” 魯迅 《呐喊·故鄉》:“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如:枉費如許工力。
“如許”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如此;這樣
表示對某種狀态或程度的描述,常見于文學表達。
這麼多;那麼些
強調數量或程度的多少,帶有感歎或強調意味。
“如許”既可形容狀态(如清澈、艱難),也可量化事物(如樹木、錢財),兼具描述性與感歎性。其用法跨越古今,常見于詩詞和經典文學中。
如許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古代文言文中,代表着“這樣”、“如此”的意思。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女字旁和言字旁,女字旁代表了“女性”,言字旁代表了“講話、說話”的意思。它的筆畫有12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最早出現在《史記·古世家》中。由于時間久遠,當時的漢字寫法已經發生了變化,使用的是古文字的寫法。
在繁體字中,如許的寫法為「如許」。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很多變體。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許的古代寫法有「如此」。到了漢朝,寫法逐漸演變為「如許」。
以下是如許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如許說道:“我從未見過如此英勇的人。”
2.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他給了我一個如許美好的禮物。
組詞中可以使用如許這個詞的詞組有:也如許、好如許。
近義詞包括:如此、這樣、如斯。
反義詞則是:那樣、其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