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遠綏懷的意思、柔遠綏懷的詳細解釋
柔遠綏懷的解釋
安撫遠方歸順者。懷,歸附。 清 林則徐 《谕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雖以天朝柔遠綏懷,亦不能任其藐玩,應即遵照新例,一體從重懲創。”
詞語分解
- 柔遠的解釋 安撫遠人或遠方邦國。《書·舜典》:“柔遠能邇。” 孔 傳:“柔,安;邇,近……言當安遠,乃能安近。”《漢書·段會宗傳》:“足下以柔遠之令德,復典都護之重職。” 顔師古 注:“柔遠,言能安遠人。” 唐
- 綏懷的解釋 安撫關切。《三國志·魏志·杜襲傳》:“ 太祖 還,拜 襲 駙馬都尉,留督 漢中 軍事。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 洛 鄴 者,八萬餘口。”《北史·叔孫建傳》:“雅尚人倫,禮賢愛士,在 平原 十餘年,綏懷
專業解析
“柔遠綏懷”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以溫和、安撫的政策和态度對待遠方之人或歸附者,使其心悅誠服,從而達到安定、和睦的目的。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 核心釋義
- 柔遠: “柔”意為懷柔、安撫、使順服;“遠”指遠方、邊遠地區或遠方的人。合起來指用懷柔的政策安撫遠方的人或邦國。
- 綏懷: “綏”意為安撫、安定;“懷”指人心、懷抱、歸附者。合起來指安撫人心,使歸附者安定。
- 整體含義: 綜合而言,“柔遠綏懷”強調以溫和、寬厚的策略對待遠方或新歸附的群體,通過恩惠、安撫而非武力強制,使其内心歸順,從而達到邊疆安定、四方和睦的政治目标。它體現了中國古代治國理念中“懷柔遠人”、“以德服人”的思想。
二、 字詞拆解與語義深化
- 柔:
- 本義為柔軟,引申為溫和、不猛烈。在政治語境中,特指用和平、安撫的手段使對方順從。
-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柔”的釋義包含“懷柔;安撫”義項。
- 遠:
- 指空間或關系上的距離遠。在成語中,主要指地理上遠離中央政權的邊疆地區、藩屬國,或文化上差異較大的異族。
- 參考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遠”的釋義包含“遠方;邊遠地區”義項。
- 綏:
- 本義為登車時拉手的繩索,引申為安定、安撫。常用于描述使動亂平息、人心安定。
- 參考來源:《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釋“綏”:“車中把也…引申為安也”。
- 懷:
- 本義為胸前、懷抱,引申為内心、心意,再引申為安撫、使歸附。
- 參考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對“懷”的釋義包含“安撫”義項。
三、 典籍佐證與用法
此成語及其思想常見于中國古代史書和政論中,是儒家治國平天下理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尚書·舜典》: “柔遠能迩,惇德允元。” 雖未直接使用“綏懷”,但“柔遠能迩”(安撫遠方,親善近鄰)是其思想源頭。參考來源:《尚書正義》(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
- 《左傳·文公七年》: “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懷?” 直接體現了對已歸順者(服)必須施以懷柔(柔)以示恩懷(懷)的思想。參考來源:《春秋左傳注》(楊伯峻編著,中華書局)。
- 曆代政策: 中國曆史上,如漢唐等王朝對邊疆少數民族或藩屬國常采取和親、互市、冊封、賞賜等“柔遠綏懷”之策,以維護國家統一和邊疆穩定。參考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相關詞條。
四、 現代延伸與意義
在現代語境下,“柔遠綏懷”的思想仍有其價值:
- 社會治理: 可引申為對邊緣群體、不同意見者或新融入群體采取包容、理解、疏導的政策,促進社會和諧。
- 國際關系: 強調通過和平對話、文化交流、經濟合作等軟性方式處理國際争端、促進不同文明間的理解與共存。
- 企業管理: 指管理者以德服人,通過關懷、尊重和公平待遇來凝聚人心,尤其是對待新員工或不同背景的員工。
“柔遠綏懷”是一個蘊含中國古代政治智慧的成語,它精準地概括了以德政和安撫手段使遠方歸附、人心安定的治理策略。其核心在于“柔”與“綏”所體現的溫和、非強制性,以及“遠”與“懷”所指向的對象和目标。理解這個成語,有助于把握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和諧、包容與治理的深刻思想。
主要參考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說文解字注》、《王力古漢語字典》、《尚書正義》、《春秋左傳注》、《中國曆史大辭典》等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
“柔遠綏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1.拼音與結構
- 拼音:róu yuǎn suí huái
- 結構:聯合式,由“柔遠”(懷柔遠方)和“綏懷”(安撫歸附者)兩部分組成,表示以溫和手段對待遠方族群或國家,使其歸順。
2.詞義解析
- 柔遠:指用懷柔政策對待遠方的人或地區。
- 綏懷:意為安撫、撫慰,使人心歸附。
- 整體含義:通過安撫手段使遠方的民族或國家自願歸順,強調以德服人而非武力征服。
3.出處與用法
- 曆史出處:最早見于清代林則徐《谕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雖以天朝柔遠綏懷,亦不能任其藐玩。” 此處用于外交語境,體現清廷對外政策的懷柔态度。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賓語,屬書面語,中性色彩。
4.應用示例
- 古代:用于描述中原王朝對邊疆民族或鄰國的安撫政策。
- 現代:可引申為處理國際關系或民族問題時采用的和平策略。
5.相關擴展
- 近義:懷柔天下、以德服人
- 反義:窮兵黩武、以力壓人
此成語常見于曆史文獻,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和為貴”的外交理念。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曆史事件,可參考《清史稿》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安車骨鼇海薄設綳爬吊拷髟鼬不異腸荒稱指舂槀粗莽盜亂倒行逆施地角天涯督責煩歊分虎節輔埶附則關發過氣寒洩好為人師歡睦翬飛嘉陵江解洗禮積刼咭咭咯咯近便近利九龍池靠牌子曆節艨沖沐腫年頭秾粹歐風墨雨炮粲噴嘴兒平秩牽蘿補屋慶賜三家分晉三折肱散卓散子深厚數點暑瘧束頭四川大學蛈母趧婁同硯席推徙望緊逶逦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