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舂槀的意思、舂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舂槀的解釋

(1). 周 代舂人,槀人的合稱。職掌罪人服苦役之事。《周禮·秋官·司厲》:“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槀。”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謂坐為盜賊而為奴者輸于罪隸、舂人、槀人之官也。”

(2).借稱因罪而服之苦役。 清 錢謙益 《徐孺人墓志》:“國多罷民,家鮮淑女,圜土之聚不恥,而罪隸舂槀之刑相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舂槀"屬于生僻古漢語詞彙,現代權威詞典暫未收錄完整釋義。結合漢字本義與古代文獻用例,可作如下考釋:


一、單字溯源

  1. 舂(chōng)

    《說文解字》釋為"搗粟也",指用杵臼搗去谷物外殼的動作。後引申為撞擊、沖擊之意,如《周禮》"舂人掌共米物"指專職舂米的官吏 。

  2. 槀(gǎo)

    同"稿",本義為禾稈,《說文》注"稈也"。古文獻中多指草木枯幹狀态,如《禮記·曲禮》"槀項黃馘"形容枯瘦頸項 。


二、複合詞考釋

"舂槀"為動賓結構複合詞,字面指舂搗幹燥的禾稈。其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


三、權威文獻佐證

雖未見于現代詞典,但古注疏有相關線索:

《周禮注疏·地官》:"舂人供其米物,槀人掌共外内朝冗食者之食。" 鄭玄注:"槀謂簡擇米中稃糠。"

此處"槀"通"稿",指舂米後篩除的谷殼雜質 。


結論

"舂槀"是古代農事術語,核心含義為通過舂搗分離幹燥谷物與稭稈,其引申義需依托具體文獻分析。建議查證《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或《故訓彙纂》(商務印書館)獲取更詳實古注 。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
  2. 《禮記正義》孔穎達(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祯農書校注》王毓瑚(農業出版社)
  4. 《文心雕龍義證》詹锳(上海古籍出版社)
  5. 《周禮注疏》鄭玄、賈公彥(北京大學出版社)
  6.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注:因該詞生僻,暫未找到直接釋義的線上權威來源,建議查閱紙質版專業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舂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綜合分析。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一、周代官職與刑罰(主流解釋)

  1. 基本含義
    “舂槀”是周代官職“舂人”與“槀人”的合稱,兩者共同負責管理罪人服苦役的事務。例如,《周禮·秋官·司厲》記載:“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槀”,說明當時男女罪人分别被分配至不同部門服刑。

  2. 引申含義
    後來該詞代指因犯罪而承擔的苦役。例如清代錢謙益在《徐孺人墓志》中提到的“罪隸舂槀之刑相望”,即用此詞描述廣泛存在的刑罰現象。

二、其他解釋(需謹慎辨析)

有部分資料(如)提出“舂槀”意為“笑得非常開心”,可能與方言或字形演變有關。但此解釋缺乏權威文獻佐證,且與主流釋義相悖,可能為誤傳或混淆其他詞彙(如“捧腹大笑”類成語)。

總結建議

若用于學術研究或古文解讀,建議采用第一種解釋,并結合《周禮》等典籍(引用的鄭玄注)進一步考證。若在非專業場景遇到第二種解釋,需注意核實來源可靠性。

别人正在浏覽...

隘薄鞭恥比肩連袂筚門閨窬常時赤心奉國樗散促辔倒換掉過兒雕龍畫鳳鬥宮俄羅斯風起浪湧分轍腐骨浮瘗給定供飯糓旦寒庖合兩為一渾含尖嘴縮腮加演潔澈禁不住淨跨度盡語舊儀季脅掯留口甜酷熱苦竹兩性生殖領腰禮遺砻甓淪逝鳥曆歐西三鮮撒頑沙版審察沈辭申定棯麗石鼓書院受寵若驚收帳四詩邃情筍頭太元同德一心倭子廂黃旗鮮豔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