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行逆施的意思、倒行逆施的詳細解釋
倒行逆施的解釋
[attempt to go against the tide of history;do things in a perverse way;turn back the wheel of history] 做事違反常理,後多指做事違背正義和時代潮流
詳細解釋
做事違反常規或違背情理。語本《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司馬貞 索隱:“譬如人行,前途尚遠,而日勢已莫,其在颠倒疾行,逆理施事,何得責吾順理乎!”《漢書·主父偃傳》:“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顔師古 注:“倒行逆施,謂不遵常理。”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馬士英有才藝》:“﹝ 馬士英 ﹞乘時竊柄,倒行逆施,為後世唾駡而不惜。” 聶绀弩 《從陶潛說到蔡邕》: 汪 周 之流的倒行逆施,乃是知法犯法,明目張膽地自絕于 中國 人。
詞語分解
- 倒行的解釋 .走回頭路。 明 劉基 《書為善堂卷後》:“是故欲求道者必先定其所向,如将適 燕 ,先舉轅而指北,然後訪而取途,則無倒行之悔矣。”.做事違反常規或違背情理。 清 餘增遠 《雪夜呂半隱太常談蜀中遺事
- 逆施的解釋 悖理行事。《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暮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唐 柳宗元 《罵屍蟲文》:“﹝屍蟲﹞以通行直遂為颠蹶,以逆施反鬭為安佚。” 明 劉基 《郁離子·千裡馬》:“故治天下者,惟能知其
網絡擴展解釋
“倒行逆施”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dào xíng nì shī,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内容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行為違反常理、常規或時代潮流,多用于形容違背社會道德準則、人民意願或曆史發展趨勢的行徑。
- 字面拆解:“倒”指颠倒方向,“行”為行動,“逆”是違背,“施”即施行,組合後強調“以反常方式行事”。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子胥為報父兄之仇,率吳軍攻楚并鞭屍楚平王。面對申包胥的指責,他回應:“吾日暮途遠,故倒行而逆施之。”意為身處困境、時間緊迫,不得不采取極端手段。
三、用法特點
- 結構:聯合式成語,含貶義,多作主語、謂語或定語。
- 語境:批判違背公序良俗或曆史潮流的行徑,如“某些統治者倒行逆施,終遭人民唾棄”。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胡作非為、背道而馳、逆天行事。
- 反義詞:因勢利導、順應時勢、嘉言善行。
五、例句與延伸
- 古籍例句:鄒韬奮曾用其形容壓迫者的暴行:“壓迫者任所欲為,倒行逆施”。
- 現代引申:常用于政治、社會領域,強調行為與主流價值觀的沖突,如“環保政策倒退是倒行逆施”。
該成語既承載曆史典故,又具現實批判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倒行逆施》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成語,表示行為與常理相反,做出與大衆思維不一緻的舉動。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從上至下依次為“倒行逆施”的組成字。其中,“倒”字的拆分部首是“人”字旁;“行”字的拆分部首是“彳”字旁;“逆”字的拆分部首是“辶”字旁;而“施”字的拆分部首是“斤”字旁。根據以上部首,可以知道它們所分别對應的筆畫數是2、6、11和11。這個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其繁體字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古時候,這個成語寫作「倒行逆施」,沒有字形的改變。下面是一個例句:他對着紅燈綠行,簡直是倒行逆施。在組詞方面,與《倒行逆施》相關的成語有:逆來順受、不按牌理出牌等。近義詞有:背道而馳、言行輕率。反義詞有:循規蹈矩、遵守。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