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合上意。《新唐書·崔漢衡傳》:“又使 幽州 ,還命稱指。”
“稱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符合上意,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表示言行或舉措與上級的意圖相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稱指”由“稱”(符合、適合)和“指”(旨意、意圖)組成,字面意義為“符合旨意”。例如《新唐書·崔漢衡傳》中記載:“又使幽州,還命稱指”,意為崔漢衡出使幽州後,回命時言行符合皇帝的心意。
使用場景
權威來源佐證
多個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均以《新唐書》為例,明确其含義為“符合上意”。部分網頁誤将其解釋為“評價事物”,可能與其他成語混淆,需以古籍和權威詞典為準。
相關例句
總結來看,“稱指”屬曆史性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理解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優先參考古籍和權威辭書釋義。
《稱指》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描述了人們拿手指或其他工具來量度或指示某物的動作或行為。
詞語《稱指》由兩個部分構成:「禾」和「目」。在漢字中,「禾」代表着水稻,而「目」則代表眼睛。
《稱指》一詞的源自早期的漢字演變。通過觀察水稻的生長和測量物體的過程,人們創造了這個詞來描述這個動作。
在繁體字中,《稱指》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稱指》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深入研究。
1. 他用手指來稱量花瓣的重量。
2. 老師用尺子稱指了一下書桌的高度。
相關的詞語有:計算、量度、衡量、測量等。
近義詞:計算、衡量、測量。
反義詞:忽視、忽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