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覆宗的意思、覆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覆宗的解釋

毀敗宗族;滅族。《書·五子之歌》:“荒墜厥緒,覆宗絶祀。”《周書·文帝紀上》:“臣聞誓死酬恩,覆宗報主,人倫所急,赴蹈如歸。” 清 戴名世 《徐節婦傳贊》:“當是時,天下兵起,往往千裡之間,皆成墟莽,覆宗滅祀者,何可勝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覆宗,漢語詞彙,指宗族覆滅、家族斷絕,形容極其嚴重的災禍或敗亡。其核心含義在于整個血緣宗族體系的徹底毀滅。

詳細釋義:

  1. 基本含義:

    • 覆:本義為翻轉、傾覆,引申為滅亡、毀滅。
    • 宗:本義指祭祀祖先的廟宇,引申指祖先、同祖的家族、宗族。
    • 覆宗:即“覆滅宗族”,指整個家族、宗族遭受毀滅性的打擊,斷絕香火,不複存在。這在中國古代宗法社會中被視為最嚴重的災難之一。
  2. 詞性與用法:

    • 通常作為動詞性短語使用,表示“使宗族覆滅”的行為或結果。
    • 常用來描述因重大罪行(如謀反)、戰争、政治鬥争或其他災禍導緻的整個家族的滅亡。
  3. 權威詞典釋義:

    • 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覆宗”意為“毀敗宗族;滅族”。
    • 《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也将其釋義為“覆滅宗族”。
  4. 古籍例證與用法:

    • 《尚書·五子之歌》:“荒墜厥緒,覆宗絕祀。” 此句意指(太康)荒廢失德,墜失先王事業,導緻宗族覆滅、祭祀斷絕。這是“覆宗”一詞的經典出處,強調了因統治者失德而招緻宗族滅亡的嚴重後果。
    • 《左傳·隱公十一年》:“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争乎?君子謂鄭莊公于是乎有禮… 而況能禋祀許乎?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唯許國之為,亦聊以固吾圉也。” 雖未直接出現“覆宗”,但其背景反映了諸侯國間存亡繼絕的擔憂,“覆宗”是其潛在的最壞結果。後世常引此類語境說明宗族延續的重要性。
    • 《漢書·叙傳上》:“(班固)答賓戲曰:‘… 卒不能攄首尾,奮翼鱗,振拔洿塗,跨騰風雲,使見之者影駭,聞之者響震。徒樂枕經籍書,纡體衡門,上無所蒂,下無所根。獨摅意乎宇宙之外,銳思于豪芒之内,潛神默記,恒以年歲。然而器不賈于當己,用不效于一世,雖馳辯如濤波,摛藻如春華,猶無益于殿最也。意者且運朝夕之策,定合會之計,使存有顯號,亡有美谥,不亦優乎?’”(班固在《答賓戲》中表達了對建功立業、避免家族湮沒無聞的思考,反映了士人對“覆宗”的深層憂慮)。
  5. 現代理解與延伸:

    • 在現代漢語中,“覆宗”一詞使用頻率較低,屬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詞彙。
    • 其核心意義“整個家族的徹底滅亡”仍然清晰,常用于描述古代曆史事件、家族興衰史或文學作品中極端悲慘的結局。
    • 它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強烈的宗族觀念和對血脈延續的重視。

“覆宗”是一個承載着沉重曆史與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專指宗族體系的徹底毀滅與斷絕,源于古代宗法社會,多見于曆史文獻,用以描述因重大變故而導緻的家族終極災難。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其經典用例則見于《尚書》《左傳》《漢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覆宗”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ù zōng,其核心含義為毀敗宗族或滅族,通常指因重大過失或罪行導緻整個家族被毀滅。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宗族覆滅,即整個家族因政治、戰争或罪行等原因被徹底摧毀。例如《三國志》提到“複宗滅國”,強調嫡庶不分引發的宗族災難。

  2.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尚書·五子之歌》記載:“荒墜厥緒,覆宗絶祀”,描述因失德導緻宗廟斷絕。
    • 清代戴名世在《徐節婦傳贊》中提及戰亂時“覆宗滅祀者,何可勝數”,反映社會動蕩對宗族的沖擊。
  3. 相關成語

    • 覆宗絕嗣:宗廟傾覆且無後代延續。
    • 覆宗滅祀:直接指代宗族毀滅與祭祀斷絕。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強調家族因重大變故(如政治鬥争、戰争、倫理失序)而消亡。例如:“袁紹嫡庶不分,終緻覆宗滅國”。


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三國志》《尚書》原文或相關史學論著。

别人正在浏覽...

安覆半音北土兵荒馬亂兵嚴茶餘飯後瞋駡車在馬前赤翟錯舉單鮮低低切切地漿氐州第一獨自個二六妨要棼橹分遣否終則泰副妾杠房詭毳殊章黑窄橫土鶴爪黃瓜煇煌鹘淪繳稅毄力靜谳九連環隽人空意樂禍不悛亮油油聯展盧雉履歲冒火内容提要平頭奴峭行人魚蓐蝼蟻茹素三不主義山梨書傳順水魚說作天罡透情望衍菀窳婦人戊夜相沿小人國霞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