稔禍胎的意思、稔禍胎的詳細解釋
稔禍胎的解釋
謂釀成禍根。 唐 司空圖 《狂題》詩之十六:“不平便激風波險,莫向安時稔禍胎。”
詞語分解
- 稔的解釋 稔 ě 莊稼成熟:豐稔。稔年(豐收之年)。“歲比登稔”。 年,古代谷一熟為年:凡五稔。 熟悉,習知:稔知。稔熟。素稔。相稔。 事物醞釀成熟:“惡積釁稔”。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禍胎的解釋 緻禍的根源閑居少禍胎詳細解釋猶禍根。語出 漢 枚乘 《上書谏吳王》:“福生有基,禍生有胎,納其基,絶其胎,禍何自來?”《晉書·文苑傳·曹毗》:“名為實賓,福萌禍胎。” 唐 羅隱 《錢》詩:“志士
專業解析
“稔禍胎”是由“稔”“禍”“胎”三字構成的複合詞,需分釋其義:
-
單字釋義
- 稔(rěn):《說文解字》釋為“谷熟也”,本義指谷物成熟,引申為事物積累至充盈狀态,如《國語·吳語》中“不稔于歲”指時間未久。
- 禍(huò):《玉篇》定義為“害也,災也”,指災難或引發災難的根源。
- 胎(tāi):《廣雅》釋為“始也”,此處引申為事物生成的初期狀态或潛在因素。
-
複合詞義
“稔禍胎”指禍患經過長期醞釀逐漸成形,強調災禍從隱性積累到顯性爆發的過程。例如《資治通鑒》中評安史之亂“非一朝一夕,實積稔禍胎”,指叛亂是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
-
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曆史評述或文學批評,描述社會動蕩、政治危機等宏觀事件的前因後果,含警示預判之意,如《讀通鑒論》評晚唐政局“藩鎮割據,稔禍胎于玄宗之世”。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 《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司馬光,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稔禍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rěn huò tāi
- 釋義:指“釀成禍根”,即長期積累或逐漸形成禍患的根源。
2.詞語結構
- 稔:原意為莊稼成熟,引申為“積累、醞釀”。
- 禍胎:指禍患的根源或起因,如“禍根”。
3.出處與例句
-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司空圖的《狂題》詩之十六:“不平便激風波險,莫向安時稔禍胎”。
- 詩句中強調在安定時若不謹慎行事,可能埋下禍患的種子。
4.用法與語境
-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形容隱患逐漸形成的過程,含警示意味。
- 例如:“若放任矛盾滋長,無異于稔禍胎。”
5.近義表達
- 類似表達有“禍盈惡稔”“孽根禍胎”等(參考、8)。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或用法示例,可查看唐代詩詞文獻或相關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避涼附炎璧儀補記艙面怅然若失昌瑞鈔局超卓充攝觸衰錯非大親大夏侯底版額定功率發揭伐性刀逢場作趣概律幹臘公厠拱圈瞽惑鬼庭寒歲假拟簡衷疾雷擠奶急章拘諸覺露刻疵扣齒肋脦路斃沒中對鳴吼明前偏謬慓鸷千雉清跸侵食弱藻三文魚申複生米煮成熟飯申解私布思莼松紋鎖廳天植帏箔不修文褓無腸公子五人冢鮮澄先德廂紅旗